健康视点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特别报道(四)
记者 刘冬梅 摄影 姚文生
心理专家指出:体罚打骂与暴力游戏影视剧易造成儿童暴力倾向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群体环境和集体活动中,最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中养成孩子的理解和宽容,无形中会加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调查
校园“打仔”100%受过家长责打
晓风个头不高,但身体挺壮实,13岁的他很能打架,高年级的孩子也怵他。由于他经常无缘无故惹是生非而对学习却一点兴趣也没有,父母觉得他可能心理有问题,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费了很大周折,他才向医生讲出一些心里话。原来,他由于贪玩儿,上小学时总因为完不成作业被请家长,为此经常被爸爸责打。被打后他心有不甘,开始时跑到外面毁坏东西出气,后来就找茬儿打别的孩子,渐渐地,打架成了他生活的“重要内容”。
市妇儿保健中心儿童心理科姚燕滨副主任医师说,临床调查发现,喜欢惹是生非的儿童,100%受过家长责打。人们往往认为,是孩子先惹是生非,家长才会经常责打,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完全如此。某些家长习惯于用身体惩罚和责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孩子做错事就打两巴掌骂几句让他“长记性”。有的家长对其他错误尚能容忍,只要孩子在学业上出问题,就忍不住要打骂。孩子挨打以后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一旦“转嫁”到别人身上,就变成拿别的孩子出气,逐渐形成“暴力倾向”。当然,小孩子之间偶然因冲突动手打架是一种较为正常的现象,只有当攻击性行为成为孩子的“嗜好”时,才能称之为暴力倾向。
解析
儿童暴力倾向大都是被“传染”
加拿大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做了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结果显示,体罚易导致儿童暴力倾向。而且,被父母或老师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
医大总医院、环湖医院心理门诊主任张勉说,儿童攻击性行为也被称为暴力倾向,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等。攻击方式可分为身体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身体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男孩的攻击性强于女孩。如果攻击行为延续至成年,就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
张勉指出,有的人认为喜欢惹是生非具有攻击性倾向的孩子是天生的,性格使然。其实,大部分此类孩子是后天形成的。只有一小部分是源于先天因素,他们出自早产和出生时低体重的孩子,由于出生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良,控制机能差,易出现冲动和较强攻击性。可以说,大部分具有暴力倾向的孩子是被“传染”的,而“传染源”是成人和暴力游戏及影视剧。研究显示,攻击是观察学习的结果。由于儿童模仿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差,因此,很容易模仿周围的人或是影视人物的攻击行为。有些家长经常用暴力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结果其中很多孩子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其他儿童,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攻击行为。有的夫妻之间经常因家庭琐事大动干戈,在孩子面前也使用暴力,给孩子造成了用暴力才能解决问题的误导。有资料表明,经常玩暴力电子游戏和看暴力影视剧的儿童,也容易出现攻击行为,因为孩子从中获得了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直觉。必须指出的是,如果一个孩子在偶然几次的攻击行为后感觉“获益”,尝到了“甜头”,其攻击行为的欲望会有所增强,如果再受到其他人的赞许,其攻击行为就会日益严重。有的家长认为武力可防止孩子在外面受欺负,有意无意地肯定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这种言行可招致恶果。研究表明,70%的青少年暴力罪犯在儿童期就经常出现攻击行为。也就是说,从小攻击性强的孩子,如果不注意克服,长大后较难适应社会,甚至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如果孩子经常出现攻击性较强的行为,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及早予以矫治。
提醒
塑造孩子控制情绪能力
儿童暴力倾向一般表现为两类。轻者为语言暴力,表现为稍不如意动辄出言“宰了你,打死你”等;另一类较为严重的则表现在行动上,三天两头寻衅打架。有的年龄很小的孩子虐待小动物,以发泄内心的愤怒,这也是暴力倾向的一种表现。
姚燕滨说,与成人相比,孩子的行为更易受环境的影响。生活在一个有良好家庭气氛、有充裕玩耍时间环境中的孩子,攻击行为会明显减少。成人在言行上应注意不要表现出暴力冲动,要多与孩子沟通,不能仅仅是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更要和孩子像朋友一样交流。儿童的心理发育存在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尤其是4岁至7岁的孩子,其可塑性最强。尽量防止儿童时期的孩子接触暴力电子游戏和影视剧,并且要多注意培养、加强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因为情绪在心理变化中起着核心作用。针对独生子女不善于与同伴相处、集体认同感差、环境适应能力差的特性,应有意识地多让孩子参与到集体中去游戏玩耍,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恰当处理矛盾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群体环境和集体活动中,最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中养成孩子的理解和宽容,无形中会加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情绪的能力。教育孩子懂得宣泄自己的感情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烦恼、挫折、愤怒是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情感,对于自控力弱的孩子来说,它也是点燃攻击行为的导火线。因此要教会孩子懂得宣泄自己的感情,不要把烦恼、愤怒积累成“熊熊烈火”。必须注意的是,预防孩子的暴力倾向并非是要培养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孩子,要教会孩子遇到他人的无理攻击后,根据具体情况保护自己并给对方以恰当的惩戒。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家长不能给孩子“示范”暴力行为,并不是说孩子有错就不去责备,恰当中肯的批评和适度的“冷淡处理”是父母在教育孩子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否则孩子长大后遇到挫折就不容易冷静面对,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会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