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儿子飘荡在外的生活,老人毫无知情。 |
肖志军李丽云:离家之前
2007年11月21日的下午。 34岁的湖南男子肖志军作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选择:拒绝为怀孕的“妻子”李丽云签字手术,最后妻子和腹中胎儿双双身亡。在人命关天的那一刻,一群人与一个人的交流失去了通道,代价是两个生命的离去。为什么肖志军会如此固执?如此不相信医生?日前,记者来到了肖志军的家乡,坐到了李丽云父母的身旁,试图通过追寻肖志军、李丽云的生活经历,得到更多的答案。
南都周刊记者 车黎 衡阳、北京报道
儿媳“季地云”
“季地云”——是肖志军的父亲肖家善写在家里电话本封皮上的一个名字,这个名字是他从电视上听来的。
在电视上看到肖志军“傻呆呆地坐在医院里大哭”的画面时,老人已经有八年没有见到这个儿子了。至于儿媳妇“季地云”,他们也是第一次听说,忙乱中记下了这样一个错误的名字。
对于飘荡在外的儿子和儿媳,就像这个错误的名字一样,老人几年来对他们的生活毫无知情。
肖家善是湖南省衡南县泉湖镇清水村的村民,今年72岁。肖家善有四个儿女,肖志军排行老三。11月28日这一天,他拄着残破的双拐着急地在家门口的院子里走来走去,其中一支拐杖最上端连作支撑用的横梁都没有。去年他老人家在广东中山打工时,被摩托车撞伤,至今未愈。“我70岁了还在外面打工,你说是为什么,经济条件怎么样?连这副破了的拐杖都是病友送给我的。”
这几天,除了应付一拨拨从全国各地赶来追访的记者,更让老两口着急的是二儿媳妇正在医院生产。一周以前,肖家善刚刚失去了一个未出世的孙子,现在二儿媳的生产进展让他们揪紧了心。二儿媳头天晚上送进医院,到第二天下午2点,二儿子打来电话说有可能要剖腹产,对于“剖腹产”,肖家善和肖志军一样充满了抵制。
“剖腹产要3000多元,顺产的话就只要1000多元。一定要顺产,顺产。”老人反复念叨着这句话。对顺产如此期待,除了经济上的考虑,还有一个原因,如果生的是女孩,老人坚持还要继续生下去。
“那你觉得肖志军坚持不同意剖腹产手术,是不是跟你想法一样呢?”对于记者这句话,老人没有回答,只是眨了眨眼,轻微点点头,长叹了一口气。
事实上,肖志军为什么不签字,在事发10多天后,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反复更改了三种说法:先是“觉得医生要谋杀她的妻子”,后来是“李丽云表示不同意”,最后又告诉记者,他没有和李丽云结婚,害怕签了字要承担责任。
肖志军的母亲刘吉娥抱着一岁半的孙女呆坐在门口,突然传出一阵狗吠声,她惊慌地放下孩子,“哎呀,三天没有喂狗了”,她缓缓地站起来,由于患有类风湿,多年来刘吉娥的脚踝都在承受病痛的折磨。“随便治疗一下也要几百块,我一般就吃点中药。”
刘吉娥一直在走着神,几个月前的一个电话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
今年7月底,离家8年、音讯全无的儿子肖志军突然打来电话,说自己结婚了,而且妻子马上要生孩子,让他们寄点钱到北京去。“说一万、两万也行,一百、两百也行,愿意寄多少都好”。刘吉娥和老伴两人怎么也不相信,一直追问:“你找到老婆了?是不是诳人的哦?让她给我说说话。”
李丽云并没有跟“公婆”说上话,按照肖志军后来的转述是:李说“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相信的父母,我不想跟他们说话。”
见父母不愿寄钱,肖志军就提出让妈妈到北京来照顾李丽云,“要是妈妈来了,我就可以放心去打工挣钱。”
肖志军又失望了。“我生病了,脚痛,你爸爸脚也摔坏了,没人做饭,你弟弟也要生孩子了,也要人照看,你说妈妈怎么来得了嘛?”
11月1日,肖志军带着李丽云到石景山救助站求助。救助站认定他家庭有支付能力,拒绝送他俩回衡阳老家。肖志军最后一次给家里打了电话,希望家里给他寄点回家的路费,这一次是她的弟媳接的。他只得到这样一句话:“家里也没钱。”
他们需要354元钱,这是两张火车票硬座的票价。北京-衡阳的距离是1770公里,坐20个小时,他们就可以回家。他有三个兄妹,加上父母,五个至亲,都没有成为肖志军夫妇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接下来,一家人在电视上看到“季地云”的死讯。
“你说这个姑娘怎么这么傻啊,她读书比肖志军多啊,她为什么不亲自给我们打个电话,那样的话,我们肯定就相信了,就寄钱让他们回来啊!”刘吉娥反复念叨着这句话,忍不住又哭了。
父母的冷漠,在肖志军那里,转化成仇恨。
12月4日。刚从山东参加一电视节目的肖志军,瞥了一眼记者拍摄的父母亲照片,原本动作迟缓、说话有气无力的他,突然歇斯底里,大喊道:“我恨他们。”女婿“衡阳崽”
和肖志军的父亲不知道李丽云的名字一样,李丽云母亲李小娥在第一次接到肖志军电话时,在电话本上记下了这样一个名字——衡阳崽。三年来苦等女儿回家,等来的却是陌生的“衡阳崽”带来女儿死亡的消息。
即使没有发生最后的悲剧,李丽云这三年多来的生活也是让人难以理解的。一个读过电影学校、中专毕业的姑娘,和肖志军一起到处流浪,最苦的时候“两三天都没有饭吃”,特别是在怀孕以后,因为被暂住地所在的居委会驱赶,他们还曾经在医院大厅里睡过两个晚上。
与肖志军回不了家不同,此时,李小娥却在家里倚门相望女儿回来。
只要女儿李丽云一打来电话,李小娥就会苦苦哀求她回家,在2005年12月,她甚至编造谎言说自己得了癌症活不了多久,李丽云才回到她身边,短短6天后,又偷偷地跑了。
与母亲一样,小李丽云1岁的妹妹李春林(化名)最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姐姐在外面这么苦都不愿意回家”。
按照今天的词汇来说,李丽云曾经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是她从1岁起就开始承受并习惯的事实。
李丽云是家里四姐妹中的老大,因为照顾不过来,1岁的时候,父母就把她送到了外婆家。6岁,等她回到家中开始上学,母亲已经前往柳州打工,父亲住在20多里外的村小做民办教师,她则带着弟弟妹妹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那是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的时候,电视连续剧《外来妹》还没有播出。母亲李小娥就到广西柳州打工去了。到现在为止,她对“柳州已经比家乡还要熟悉了”。他们家所在的村子,属于湖南省邵阳县南部的山区,“常常天干就看着禾苗死,不打工在家里一分钱收入都没有”。在他们村里,像李小娥这个年龄的人没有一个在家里。
奶奶更喜欢她的两个弟弟,李丽云在家里过得并不快乐。十岁的时候,她曾经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诉说奶奶对她的打骂,但是因为忙着做生意,李小娥没有给她回信。“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她到底过得怎么样,总觉得小孩子不懂事,过了就算了”。
李丽云内心的一扇门似乎关闭了,开始寻找更极端的方式排解生活中的烦恼。在一次和奶奶发生争执后,她偷跑到村口的池塘边准备跳河自杀,被偶然经过的一个堂哥救下。那个时候李丽云只有11岁。
1999年前后,《环珠格格》火遍中国,李丽云喜欢上了赵薇、林心如,并萌生了做一名演员的梦想。
她初中毕业后到长沙电影学校就读。有一次,李丽云从学校回来,给家里人表演了一段话剧小品,内容是“一个穷小伙子偷花送给女朋友”。她演那个穷小伙子,一边踮着脚跟偷偷往前走,一边往回看,一家人看得哈哈大笑。这个片断就像个预兆。妹妹春林说,“谁知道,姐姐演员没有做成,却真的找了一个穷小伙子,结局这么不好。”
妹妹说的穷小伙子,显然就是肖志军。2004年8月,李丽云经历了一个难挨的夏天。演员没当成,中专毕业后学校许诺的工作也没有找到,谈了一个初恋男友,也因为父母的反对而分手。一次父亲因为一件小事打骂了她一顿,李丽云再次离家出走。
李丽云流浪到郴州想自杀,被偶尔经过的肖志军救下,从此跟着“救命恩人”四处飘荡。肖志军说,“在最苦的日子里丽丽也觉得我对她比父母要好得多,我们是贤人遇贤妻。”
李丽云怀孕后,她每次除了向父母要一两百块钱之外,并不愿提起自己的真实生活状况。“就是一个怕字啊,丽丽害怕说出来真实情况,父母会怎么对待她哦。”肖志军说。
“从她生下来到现在,我跟女儿待在一起的时间不到三年,她一点都不恋我啊。”失去女儿的李小娥,总结了自己与女儿22年的生活经历。
父亲和儿子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12月4日,在北京一招待所,肖志军在记者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这两句话。
随即他似乎觉得差了点什么,想了想,又写下了一句“青山有剩(幸)埋忠骨。”把笔一扔,抱着头说:“我老婆死了,我什么雄心壮志都没有了”。
肖志军的出生日期是五月十五,午时,在算八字的人看来,是属于大吉之相,肖志军对自己的未来曾经充满了各种富贵的期待。正是这种期待,成为他和家人滋生隔阂的原因之一。
11月28日的晚上,刘吉娥给小儿子的养鸡场的鸡笼关门,走廊灯坏了,她拿着手电,一瘸一拐爬上了家里三楼顶楼,一边嘟囔着说:“农家人就要干农家的事嘛。”刘吉娥的这句话显然是有所指的。
在母亲刘吉娥看来,肖志军走到今天,一个是错在信八字算卦上,还有一个就是他爸爸太严格了,如果不是这么严格的话,儿子也不会出走那么多年。
“我是在打骂中长大的。”对于自己的成长,肖志军用这一句话就概括了。
在肖家堂屋里摆放着一个大红的先祖神龛,上面写着“富德荣昌”几个大字。肖家善上的是解放前上的旧学,神龛上的词藻就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在他看来,肖家父子俩的愿望最初是一样的,都希望给家庭带来兴盛。然而,肖志军在这几个大字下面和父亲发生了很多冲突、争执。
由于肖家善远在三百公里以外的资兴刨花板厂上班,一年只回家一次。父子俩并没有怎么共同生活过。说起肖志军的童年,肖家善一时想不起更多来,只有这么一件事情——
肖志军十三四岁的时候,父亲让几姐弟去山上捡柴火,姐姐捡了一大堆,“肖志军把姐姐堆在屋外的柴火搬了一大堆进到屋子里,说是他搞的”,肖家善说自己没有戳穿他,也没有批评他,只是在心里想,“这个孩子那么小心里这么复杂啊,想做成事,又不花功夫。”
17岁时,肖志军通过抓阄,获得了接父亲班的资格。到了工厂,父子俩同住了一年多,在这期间,因为看不惯儿子“不务正业”,父子间的矛盾正式爆发。
有一天,父亲发现肖志军没去上班,而是躲在家里练书法,一下子就冲上前去把他抽了一顿。“要不是厂里的人来劝,肖志军的拳头也要落在我头上了。”
“爸爸跟我是死对头,做得错是打,做得对也是打。”正如儿子在父亲眼中一无是处一样,肖志军眼中的父亲也似乎没有什么好。
据资兴刨花厂当时的支书何昌志回忆,除了观念不同以外,经济问题也在不断刺激着父子相互的敌意。因为上班时间不多,肖志军的工资少得可怜,为了有口饭吃,他有时候就代领父亲的退休金,“五十、一百”,这样一来更是引起父亲的暴怒。
肖志军除了不喜欢上班以外,并没有什么不良习性。同事搬家什么的,他总是要去帮忙,完事了吃一顿饭就行。而且,肖志军由于喜欢往各个领导家里跑,还能意想不到地帮人办点事。何昌志记得,“有个人年龄不到,想提前退休,找肖志军帮忙,他活动活动还真办成了。”
何昌志的老伴蒋振秀也是厂里的老工人,他觉得肖志军“挺温和、吸收能力很强,从来不偷不抢”。说到这里,蒋振秀眼睛一下就湿了,“这个娃子好造孽。”
在知道肖志军在北京出事之后,肖家善的女婿想到北京去看看肖志军,在广东当保安的他,没有请到假,就想“工作不要了也要去北京”,本来在耐心接着电话的老人突然用近乎咆哮的声音对着听筒大喊起来,“不行,不行!不行!你绝对不准丢了工作去看他。不准!不准!”
老伴看着在咆哮中的肖家善,长叹了一口气,“一辈子都是这么凶哒。”
在北京,虽然李丽云已去世10多天了,肖志军仍然如同一个游魂般,神情恍惚。这些天里,他接受了上百次的采访,说着相互矛盾的话。现在的他,身上穿的是记者送的,吃住常常都有媒体给他安排。“你们要是早点出现就好了。”肖志军喃喃地说道。
“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在记者面前,肖志军念起了这首诗,他的未来,已没有未来。“家里人这么冷漠无情,我肯定会找个山头,买安眠药自杀。我就让他们感受一下‘少一人’的滋味。”
而在衡阳老家,肖家善老两口很担心肖志军现在的状况,“希望他还是回来啊,至少有口饭吃,不会饿死。”记者提出让肖家善写几句让儿子回来的话,老人摆摆手,坚决不写。在他看来,他要是写了这几个字,就似乎意味着他向儿子先道歉一样。
11月28日晚上10点钟,电话响起,肖家善的孙子在媳妇经历了一天一夜的分娩后出世了。“是顺产!”沉闷了一天的两个老人终于笑了。
(相关讨论见本期封面话题《病人的权利》)
欢迎订阅南都周刊,邮发代号45-139。网络转载请注明,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