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青年事务公共服务平台“版本升级”
各种需要 一站搞定
本报记者 田文生
今年9月9日,10多天未找到工作的向世忠打算“拍屁股回家”了。
“两眼一抹黑,干着急!”这位重庆市涪陵区罗云乡水竹村2组农民进退维谷,“找中介吧,怕遭‘放鸽子’,花钱买气受。
临行前,他到一个饭馆吃饭,一张宣传单让他感觉天无绝人之路。“纸上说,华岩青年中心服务超市能帮打工仔找活儿,我决定去试一下运气。”
通过“超市”工作人员的推荐,向世忠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华橡塑厂找到了月收入1000多元的车工工作,同时,超市还给他找了间12平方米的房子,包含水电气,月租金才120元。
打工仔向世忠的幸福新生活开始了。
“服务超市”没有“机关病”
向世忠不是惟一的受惠者,在华岩青年中心服务超市找到理想工作的,有一份长长的名单:潼南县龙形镇二村的周凡、刚从职业技校毕业却求职未果的陈杰、荣昌县昌元镇石河村的唐心容……
“超市”为四川南充市西充县莲池乡的程丽君争取到4个月的免费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圆了她学电脑的梦。
进城务工青年霍之中的儿子霍云龙不幸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超市”为他筹集社会捐款两万多元,还争取医院免除医疗费用两万多元……
与传统模式运作的青年中心相比,华岩青年中心实现了版本的升级换代,培训、就业、求学、婚恋、租房、家教、政策咨询、权益维护、消费优惠、文体活动等十多个服务项目在“超市”一站式陈列,青年可各取所需,一次性搞定。
“服务超市”有着格外的亲和力:其非政府色彩,消除了部分人对“衙门”的心理距离感;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它不再让那些囊中羞涩的青年望而却步。
“超市”设立在华岩镇人流最密集的田坝地区,通过延伸到村或居委会的触角,“超市”的根深深地扎进了社区的各个角落。
“超市”没有繁缛的程序,每年招募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计划志愿者脱产服务,一拨拨儿的新来者能规避因为工作时间过久而产生的“倦怠症”和脸难看、事难办的“机关病”。各项制度上墙公示,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出招聘岗位等有效信息。
另一个参与试点探索的沙坪坝上桥青年中心,则因应本地实际,将中心重点服务对象放在外来务工青年上,为他们提供一条龙式贴心服务,其根本思路与华岩青年中心服务超市大同小异,旨在建设一个综合性青年服务平台。
“就团论团”理念升级为“就青年论团”
相对于外在表象上的服务项目升级、服务方式升级、服务效果升级而言,“服务超市”的版本升级更体现在理念上。
共青团驾轻就熟的部分口号式、见子打子式、一阵风式的“活动”,在社会剧烈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实际效果越来越弱化,响应参与者多是少数优秀团员,长此以往,共青团组织将逐渐沦为“先进团员俱乐部”,曲高和寡。
重庆试点青年中心升级的初衷,就是想通过试点,探索出共青团工作从活动化到平台化、无形化到有形化、季节化到日常化、短期化到长效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独立化到网络化、同质化到差异化转变的路子,最终实现青年工作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从大一统到个性化的转变。
“服务超市”的吸引力,在于它符合广大青年的合理现实利益,汇集了众多有用的、实在的、方便的工作项目,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平台,有脱产服务的专业工作人员,青年可随时寻求服务。
关键突破在于,青年中心摆脱了组织、机关色彩,定位于集社区青年活动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沟通交流中心、创业就业帮扶中心、社区维权服务中心于一体的复合性青年服务平台,从根本上拓展了共青团引导、服务青年的涉及面,成为共青团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远发展的抓手。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将进城务工农民确立为探索的突破口,出台了很多好政策,“睡”在机关的文件库里,漂泊在外的很多打工仔却并不知晓。而一旦建立起全面覆盖的复合性青年服务平台,打工仔到重庆面对找工作、觅住房、安置配偶、子女上学等现实问题时,就可以直接前往寻求帮助,城乡青年一视同仁,青年中心将真正成为城乡青年的“落脚点,办事处,大后方”。
“如果每个社区都建立这种平台,将夯实共青团事业的基础,”团重庆市委副书记王志杰说,“如果共青团是一棵大树,这些青年中心就是扎在群众中的根系。”
“共青团不能只是优秀团员的组织,应是最广大青年的组织,没有青年跟随,共青团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团重庆市委书记谭家玲介绍说,这项探索的根本思路是从原来的就团论团,转向就青年论团。“共青团的以人为本,就是以青年的根本需求为本,思维起点由共青团组织要求团员青年干什么,变为在服务团员青年需求上做了什么,在服务中加以引导,赢得认可,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真正成为桥梁和纽带。”
打造青年事务公共服务平台
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正逐步进入深水区,农民工成为改革的突破口。打造阵地化的青年公共事务平台,则是重庆共青团组织新推出的系列探索之一,其方向很明确:探索出与整体改革同步的路子,找到为包括青年农民工在内的城乡青年服务的平台,让共青团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巩固党的事业的群众基础。
构想中,此项探索的终极目标是,在性质上,将青年中心打造成党委支持、政府委托的青年事务公共服务平台;在数量上,通过“青年中心工程”,让所有的乡镇、社区都把点布起来。
此项探索,真正触及共青团服务青年需求的长效机制这一老大难问题。在华岩镇党政领导看来,这也是一件自己一直想做而未做的事,他们因此为服务超市提供了3.5万元建设专项资金补助。
升级版青年中心刚发出芽来就听到一片叫好声,试水的石头漂出了好看的水花,但很显然,普遍推广该模式的最大症结在于资金。
探路者的方案是,建立政府购买青年公共事务的模式。在硬件建设上,政府出资完成青年中心布局,每年拨付资金保证青年中心的基本运转,并将各中心全部联网;在软件运行上,最终打造成前台受理、后台办理、中枢管理的模式。
在具体运行时,升级版的青年中心将摈弃团组织大包大揽的路子,充分进行社会化动员,成为既整合团内资源、又整合社会资源和行政资源的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
操作中,这种趋势端倪初现,在“服务超市”,各种项目都是团组织与党政机关协调的结果,比如协调教育部门安排定点学校接纳进城务工青年子女并提供优惠条件。超市还整合了社会资源,协调有关医院在超市开展经常性的义诊服务,联系辖区学校对进城务工青年子女开展心理辅导,协调辖区工商企业及时提供各种用工信息等。
事实证明,企事业单位参与到共青团的这一事业之中,也能在合作中找到商机,得到发展,实现双赢。本报重庆12月10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