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2月10日专电(记者屈凌燕)“从总体上看,我国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方面的水平正在大幅提高。”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上说。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背景下,中国各类气象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3%至6%,造成粮食减产100亿公斤至200亿公斤,人员伤亡数千人。
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目前全国2000多个县级气象站已由原来的人工观测全部转变成自动站,建成15000多个乡一级自动观测站。我国的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已在业务上稳定运行。国家投入建设的158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已完成120多部。由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和地面观测站等组成的天基、空基、地基相结合的观测系统初步建成,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7年7月5日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要求大力提高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切实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加快国家与地方各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这是继2006年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又一个指导气象工作的重要文件。
以每年都要饱受台风肆虐的浙江省为例,2007年第16号台风“罗莎”10月7日在浙江苍南霞关登陆。在台风登陆前浙江已经转移危险地带人员96万余人,船只回港避风38142艘。这些防御决策的信息来源,浙江省气象部门在一周前已经开始对台风进行监测。
据浙江省气象台副台长潘劲松介绍,在温州、台州、宁波等沿海防台风抗台风第一线,5部多普勒雷达每六分钟做一次全立体扫描,全省1000多个自动气象站每十分钟甚至每分钟上传一次雨量、温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它们组成了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气象综合探测系统。
为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可能受影响地区的干部群众,浙江省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农民信箱、紧急异常气象服务平台、防灾减灾短信平台等多种渠道,在台风登陆前,共发布台风“罗莎”公共应急预警短信3700万条次。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全省7000多名基层气象协理员队伍在整个气象预警系统中发挥了“神经末梢”的作用,对于那些通讯手段落后的偏远地区群众,他们通过乡村大喇叭、敲锣等各种方式,及时把第一手气象信息传播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