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的最大责任在于政府,而实施的主体主要在企业。政府部门的政策能否“对症下药”,能否采取有效的措施真正促使企业承担起节能减排的责任,使节能减排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直接影响着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大多数企业界人士都认可这样一个道理,即节能减排是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但与此同时,由于企业有别于其他社会组织,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的,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有经济收益的节能减排行为自然会得到企业更多的认同,因此,企业更希望看到政府对实施节能减排予以政策上的扶持,希望能够给他们带来实际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们最想听听政府会采取什么措施、政策来关怀企业,促使企业加快节能减排的步伐;其次,还想了解国家对环保产业的哪些项目予以支持,想积极争取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日前,在参加2007年首届节能环保高层论坛时,上海瑞华集团谈先生的一席话,代表了近400名与会企业界人士的心声。
为了实现“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2007年我国政府在全国掀起了节能减排风暴,关于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也相继紧锣密鼓地出台。排污和耗能的主体是企业,节能减排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则是他们行动的重要“风向标”。中小企业面临发展困境
“节能减排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这个道理我们很清楚。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果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节能减排,却看不到相应的经济效益,对我们这种规模较小的企业发展来说非常不利。”广东省东莞市某电子设备制造商对记者坦言。
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界人士都认可这样一个道理,即节能减排是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但与此同时,由于企业有别于其他社会组织,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的,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有经济收益的节能减排行为自然会得到企业更多的认同,因此,企业也更希望看到政府对实施节能减排予以政策上的扶持,希望能够给他们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指出,节能减排最重要的责任在于政府,实施的主体是企业。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的生产方式、技术研发、装备情况相对落后,在节能减排方面任重道远,需要更加积极主动的行动。
实际上,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发展存在先天不足的通病。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囿于资金的限制,往往忽视了环保和节能问题,许多企业走的是高耗能、重污染、粗放经营的道路,因此在实施节能减排的过程中,首当其冲受到政策的沉重打击。
走节能减排之路,对于很多中小企业具有不小的难度和挑战性。有关专家指出,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几大硬伤严重制约着其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
这其中,中小企业节能减排遇到的最大阻力是资金不足。节能减排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对于主要依靠自筹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虽然有些中小企业有意实施降低消耗的技术改造,但自筹资金能力不足,又缺少当地政府部门在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技术相对落后,管理经验不足,也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因素。节能降耗必然要求企业具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设备落后,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在节能减排这条道路上迈的步伐自然要慢许多,甚至某些企业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环保产业迎来春天
在2007年首届节能环保高层论坛上,与会的不少企业都是从事环保产业。
与许多高能耗、面临环保压力的企业负责人的忧心忡忡相比,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则是在积极探讨如何将国家对环保产业的种种有利政策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我们要了解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开发的哪些项目予以支持,积极开拓我们的市场。”一位从事新能源汽车开发的制造商说。
在节能减排风暴中,我国政府正在为节能环保产业的高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条件。在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节能环保产业的春天悄然到来。如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首次以规划形式明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能够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使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
日益迫切的减排任务迫切需要环保产业的大力支持,无论是针对环保设备制造产业,还是污染治理领域,节能减排政策为环保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此外,除了拼技术,更要拼服务。环境服务业也将成为举足轻重的产业。国家发改委表示,要组织专家队伍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咨询和诊断,鼓励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中小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咨询。同时,完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产业化、社会化、专业化的中小节能减排技术服务机构。
对此,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赵明表示,国家对节能的重视为节能服务业打开了市场。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节能需求更迫切,其潜在的节能市场非常可观。
据了解,未来五年,中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投资将达到3000亿美元,占世界市场的30%。此外,欧洲投资银行将为中国提供5亿欧元的贷款,用于节能环保项目。专家指出,在政策扶持以及国家承诺的良好作用下,节能环保类公司未来无疑将面临产业领域大发展的最佳时期。政策扶持必不可少
尽管企业在节能减排中负有极大的责任,但政策能否“对症下药”,能否采取有效的手段真正使企业承担起节能减排的责任,使节能减排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则直接影响着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目前,政府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并用,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并重,有人将这种政策“组合拳”形象地称之为“胡萝卜加大棒”。
应该说,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胡萝卜”政策必不可少。有关专家指出,在促进和帮助企业节能减排治污的过程中,有关政府部门要用好经济杠杆,既不能让污染企业受到的惩罚低于排污成本,又要采用优惠政策支持企业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科学治污,让企业在节能减排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专家指出,节能减排应该是公共财政支持的重要内容,因为在市场条件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有其局限性,需要政府的干预来弥补市场的不足。
事实上,许多地方的财政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也纷纷开始加大,2007年,山西省安排15亿元、山东省安排12亿元用于支持本省的节能减排,江苏省将省级财政增收的50%用于节能减排。
显然,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国家出台的种种优惠政策将是他们节能减排下一步行动的“风向标”。日前,有关部门曾表示,将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给予奖励,许多企业都期盼具体实施细则的出台。“出台了具体细则,我们就知道该往哪方面努力了。”一位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针对在节能减排中遇到的困难,许多中小企业也呼吁国家能对它们的节能减排项目予以扶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降低税收或增加补贴等,开辟能有效融资的新途径,不断完善符合中小企业特色的节能模式,实现节能减排的新突破,以满足中小企业对节能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