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麦家的“新作”《风声》问世,看过之后却令人大为震惊,怎么它与作者2005年的《密码》如此相同?除去前者是长篇后者是中篇外,地点、人物、内容、情节、时代背景,完全是一样的“双胞胎”,甚至可以说是同卵双胞胎。
首先,书中的时代背景和地点都是“日伪时期的杭州”,情节都是一个叫老K的共产党员要来杭州召开秘密抗日会议的消息被泄露,而我方潜入日伪军方的地下党员送出的要会议取消的情报又被敌人截获。敌人不想打草惊蛇,因此把包括这名地下党在内的几位日伪军方机要人员秘密集中起来,要查出谁是泄露机密的共党。
除了故事相同,两部书中大部分人物的职务、名字也几乎完全相同。如《风声》中的伪参谋部部长吴志国、机要处处长金生火、译电科科长李宁玉、秘书白小年、译电员顾小梦分别一一对应的是《密码》中的伪司令部副参谋长吴志国、机要处处长汪大洋、军机处副处长兼总译电师李宁育、副官童小年和译电员唐一娜。
除了故事主线、情节设计相同,书中甚至小到一段话、一个场景的细节描述,也如出一辙。请看随手摘录的日伪浙江警备司令部司令官张一挺说的一段话:
“你们都知道,昨天下午,南京给我们发来一份密电,密电上说什么呢?一个代号叫老K的共党分子已经从西安(延安)出发,这两天(几天)就要到我们杭州。他来干什么?你们也知道,他是来阴谋策反的。策反的事我们见得多了,所以也不足为怪。但是这次策反行动来势之大、布置之周密、后果之严重,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加高度的重视……”
以上除了括号中的微小差异,余者在两部书中完全一样。
就是这样一部与两年前发表的小说内容如此相同的作品,问世后却受到出版方、评论家、名作家的盛赞:“本年度最震撼出版界、最轰动文坛的卓越之作”、“把悬疑解密小说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笔者认为,单从小说本身来说,这确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但如果看过《密码》后,再看《风声》,想到的却是这部小说就像炒萝卜,不管怎么包装起什么名,萝卜也变不成茄子。只不过前面是素烧萝卜,后面加了些不同的调料,但炒来炒去还是“一盘大萝卜”。至于那些盛赞这本书的人,笔者只能认为他们根本就没看过《密码》,否则的话,以前人们对一稿两投现象都深恶痛绝,而像这样同一作品改个名字加点内容就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的事,却被众多知名人士叫好,岂非咄咄怪事?
更令人吃惊的是,有媒体报道,《风声》已获得国内某著名杂志今年评选的长篇小说年度大奖,且目前上门找作者买该书改编权的影视公司已排起了长队。而据笔者所知,根据作者另一部作品改编的电视剧《暗算》,其故事主线和情节也与这两部书有很多相同之处。如果再把《风声》改编成电视剧,岂不又弄出个电视剧的“双胞胎”?
像《风声》作者这样,把自己同一题材作品改头换面、中篇添油加醋拉成长篇、而且相同部分比比皆是的大胆做法,还真不多见。这不禁使人联想到书市里花花绿绿的图书盛宴,真让人怀疑里面不知有多少内容相似而包装各异的图书。
在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这类出版的重复、编剧的重复,导致的不是资源浪费又是什么?更严重的是,它助长了投机之风,摧毁了人们对原创的尊敬和对真诚付出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