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巴厘岛会议主要有两大目标:首先,启动“后京都谈判”进程,对从现在至2009年的后续工作进一步讨论并达成协议。希望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失效的时候,全球能达到之前制定的减排目标。
其次,公布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要将所收集到的证据公之于众,现在就是该行动的时候,推进谈判,不再迟疑。
我们除了要稳定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更要告诉人们应当如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当逐渐过渡到低碳经济模式,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
根据《京都议定书》达成的基本共识,所有国家都有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和责任,而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有义务和责任。这意味着,发达国家必须在完成自己减排目标的基础上,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这正是议定书确立的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的清洁发展机制的意义所在。
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多是先污染后治理,而现在,在具有环保意识和拥有环保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和治理其实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如何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国际合作。当务之急是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包括高能效、环境友好型的低碳技术等。这无论对于实现人类发展,还是减缓气候变化都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中国政府制定了世界少有的降低能耗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高目标。例如,中国制定了到2020年实现GDP增长翻两番而能源增长翻一番的经济目标。同时中国还将继续开发新能源,到2020年将增加到16%左右。世界上只有中国制定了这么高的一个目标。我们应该更多地向世界宣传中国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诸多努力。
联合国9个机构将于近期与中国有关部委共同启动一个新的“联合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伙伴关系框架”。这个框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协助中国政府进行关于减排目标的具体谈判及能力建设;二是有关技术转让问题,有望向中国提供更先进的技术,将其系统化地运用,例如设立各种新技术的示范项目,如清洁煤炭技术等;三是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与国家政策支持息息相关,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联合国希望与中国有关部门共同在北京创立一个全球气候变化信息中心,促进这一领域的南南合作和知识共享。此外,联合国还在计划创立“绿色基金”,设立各种可再生能源的示范绿色投资项目,让私人部门也来进行投资,并得到相应的投资回报。许多合作计划还在最后协商阶段,不过在巴厘岛会议上可能会对部分计划进行“软启动”。
(作者为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代表)
本栏目主持人:傅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