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提问:“我感觉您对自己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很明确的选择。比方说小的时候对科学、对科学家感兴趣;大学的时候,就锁定了要研究物理;然后每做一个实验也是力排众议,自己坚持下来。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这位记者想要的答案很显然,因为在许许多多名人访谈中,这样的问题并不鲜见。
然而,丁肇中的回答却是:“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追问:“在这里面没有必然么?”丁肇中依然回答:“那我就不知道了。”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才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会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作了正面回答:“不知道的,绝对不能说知道,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
丁肇中的严谨态度,的确令常人无法理解。也许在普通人看来,取得了丁先生如此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张口闭口都说“不知道”,显然太失颜面。然而,作为科学大家的丁肇中,他始终认为,不知道的就一定要回答“不知道”。
“不知道”体现一种务实精神。“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一个人,无论地位多么高、名气多么响,影响多么大,也只可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一些方面精通,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知识。因此,领导并不一定比下属高明,干部并不一定比战士能干,学历高者也并不一定比学历低者各方面都优秀。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并不丢什么面子,也并不会影响地位与名声。相反,坦诚的“不知道”会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虽然丁肇中只是“不知道”涉及人生选择的记者追问,并没有涉及学术问题,但他还是向我们展现出一种科学、严谨、务实的精神,也许这也是丁肇中之所以成为丁肇中的原因所在吧。
第 1 2页
“不知道”体现一种坦然心态。著名的人类学家米德曾将现在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定位于“后喻文化”阶段,即人类已经将自己熟知的世界抛在身后,生活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新时代中,前辈没有什么可以供后辈借鉴的生活经验,相反,是后辈教喻前辈怎样在这个每天变化的新世界里生存。“后喻文化”时代必将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时时多学习,处处是教室”,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会让一个人所学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淘汰。即使如丁肇中这般大师级人物,也未必能够一直站在本学科的最前沿。而青年才俊,也能够成为某学科的领军人物。所以,丁肇中的“不知道”,是一种坦然心态,能够坦然面对过去,也是对自己的清醒认识,对未来的清醒认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唯此才能努力“寻道”,以求“知之”。
第 1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