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 Lucky是一只雄性金毛猎犬,体重达40公斤,12月3日,它从位于大连的导盲犬培训基地来到北京,进入了中国第一位残奥会冠军平亚丽的生活。
Lucky是该基地首批“毕业”的五只导盲犬之一,其他四只留在了大连,它则成为目前唯一一只工作在北京的专业导盲犬,它的工作时间预计将达10年。
视力只有0.05的平亚丽说:“我的脚踝和膝盖受伤就是被台阶绊的,有了导盲犬Lucky之后,我觉得眼睛好像又能看见了。”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Lucky身上披着一件印有“导盲犬”字样的红色马甲,脖子上有一只项圈,项圈上面有一条长长的带子,握在平亚丽的左手,红色马甲上面还有一个导盲鞍,上面有一个手柄,握在平亚丽的右手,导盲鞍上有一个皮夹子,里面放有Lucky的工作证件———由大连市公安局和大连市残联等部门颁发的工作证。
平亚丽说,过去的十天里,Lucky一直在进行“目的地”训练,前往她家附近的超市、地铁站、半月园公园、公交车站等。在这一阶段,曾训练Lucky七个月的训导师宋雅楠从大连前来陪同训练。
宋雅楠说,每只导盲犬只要外出就会戴上导盲鞍,经过6至8个月的训练后,它们就会习惯性地进入工作状态,不会乱叫,也不会被路边的动物、事物干扰,即使在家里也会静静地趴在一块专用的垫子上。
“我已经被选拔为奥运火炬传递手,我的梦想是带着Lucky一起去迎接火炬,一起出现在明年的残奥会上,让外国人看看我们中国的盲人也用上自己国家的导盲犬了,但我现在开始担心这个梦想是否能够实现。”平亚丽说,北京很多公共场所都不欢迎Lucky进入。
据记者了解,2003年颁布的《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禁止养犬人携犬进入市场、商店、饭店、公园、公共绿地、学校、医院、候车室、风景游览区等公共场所,虽然这一规定对盲人养导盲犬和肢体重残人养扶助犬有所优待,但事实上北京至今并没有正式认可导盲犬。
市农业局相关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北京并没有专业意义的导盲犬,而且也没有可以对导盲犬进行鉴定的专业机构,所以申请导盲犬工作证还缺乏条件。市公安局相关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也回复记者,因为目前还没有得到认定的专业导盲犬,所以也没有针对性的管理规定。
平亚丽说:“虽然盲人也可以依靠别人带着出门,但我们还是希望能有自己独自无障碍出门的权利,导盲犬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