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7年是沈阳市的“创新年”。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以创新为统领加快振兴步伐,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报从今天开始,将连续推出16篇综述,从创新、工农业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对“创新年”的工作进行盘点。
2007年,是沈阳市的“创新年”。这既是沈阳市在经济社会连续几年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基础上所作出的、以创新引领全市快速进入新的发展高峰期的一个重大决策,同时也与党的十七大精神高度契合。
时光如白驹过隙,当我们回首一年来的工作时,可以欣喜地看到:创新已经真正地融入了城市的血脉,成为发展的灵魂所系,在科技进步、产业发展、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建设等方方面面,都闪耀着迷人的火花。创新,为沈阳“两个不低于”任务的完成,为“十一五”期间“三大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澎湃的动力。
科技创新风起云涌
3月30日,在沈阳迎宾馆欢迎厅内,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与沈阳市市长李英杰共同揭开了中科院沈阳科技创新园金灿灿的牌匾。这是中科院与地方政府共同建设的全国第四家、也是最后一家院地合作产业基地,预计到2010年,园区销售收入将超过100亿元。
像这样“重量级”的科技园区,在沈阳“创新年”里纷至沓来。沈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工作着力点由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向自主创新转变的重大决策,将自主创新提升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提出在2015年率先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同时,研究出台了鼓励创新的近百项科技政策,确定了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等六个重点突破的科技创新任务,大幅度增加了财政科技投入,使全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市本级财政科技创新资金达到8亿元,引导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73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6.98倍和3.3倍。沈阳市科技创新环境日益改善,是历史上科技发展的最好时期。
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IC成膜装备(PECVD机)、燃气轮机、PET机等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重大科技成果相继研制成功并开始产业化。通过实施科技领航企业计划,对38家科技企业重点培育,今年产值超20亿元的达到14家,其中,超30亿元的达到12家,超50亿元的达到10家,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显著提升。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富士康科技园、东大和工大两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以及动漫产业、光电信息、射频识别、先进制造等科技园区相继建成,产业聚集度不断提高,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预计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值达到2100亿元,同比增长40%,是2002年的3.39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000家,同比增长19%和60%,分别是2002年的3.72倍和2.56倍。
管理创新优化发展环境
2007年春节长假刚刚结束,沈阳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悄然启动。没有盛大的庆典仪式,没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有的是审批中心各部门的公务员列队在门口迎候第一批前来的办事人员,有的是“创新年”里,政府管理体制从形式至内容的深刻转变。(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