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钦
1997年的4月,我接到碧野老师的一封信,碧野在信上说:“我离开潮州60多年了,60多年来,我想念潮州啊。”呵,碧野老师想家了。
我马上向宣传部主持工作的余世英副部长作了汇报,世英部长说,老人想家了,把他请回来。
在湖北省作协的安排下,80多岁的碧野回潮州了!
拄着拐杖,碧野走在潮州的大地上,一处处地方辨认着,细细地寻找着记忆……
碧野的老家,原来住在潮州府衙和府学的旁边,那里有一座四进士牌坊;碧野的父母,每天都要到桥东,去贩些时蔬和木炭,挑过湘桥到城里卖;碧野读书的金山中学,就在潮州城北的金山上,站在金山之巅往南望,城外是滔滔的韩江水,城内是绵绵的牌坊街;金山北眺是竹竿山,碧野的父亲和阿哥,就长眠在城北十里的竹竿山……
60年,碧野的乡思和乡情,日日夜夜郁结于心,《金山之忆》、《故乡情难忘》、《故乡亲人今何在》……碧野用他手中的笔,在向遥远的潮州,发出一个游子无穷无尽的思念和呼唤;碧野用他这些含着泪花写就的散文,在向故乡捧出一个游子心中日夜回荡的思乡曲。
陪着碧野,我们走在潮州的大地上,寻访着老人梦中的湘子桥,寻访着牌坊街,寻访着城南小学、金山中学,寻访着涵碧楼,寻访着他逝去的那些旧同学……
金山中学,是碧野60年前的母校,对着这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书院,碧野深深地鞠了三个躬。《金山之忆》、《故乡情难忘》,碧野一支如椽的笔,写了多少当年的师长和学友。涵碧楼,是“八一”南昌起义军转战潮州的指挥部,周恩来、叶挺、贺龙、刘伯承,当年在这里指挥过历史上著名的“潮州七日红”,一茬茬热血沸腾的潮州人,就在涵碧楼外的木棉下,聆听周恩来和贺龙的演讲。面对湖光倒映的涵碧楼,面对着高耸云天的木棉树,碧野写下了:“远游六十载,返乡倍觉亲;涵碧楼尤健,红棉仍撑天……”
在潮州作者座谈会,碧野讲起了茅盾和巴金,讲起文坛巨匠们当年对他们这些文学青年的关爱,讲起文学的道路应怎么走,讲起对潮州作者的希望……
从4月19日到5月2日,碧野在潮州的大地上,寻找着青年和少年的回忆,寻找着童年的忧伤和欢乐……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只 牛一只溜……”这一支潮州人世代传唱的歌谣,应该是碧野心中不会泯灭的歌。可是,碧野回乡的时候,湘子桥还没有修复,石牌坊街也还没有提上议事的日程,60年日日夜夜思乡的碧野,只能久久地站在岁月沧桑的湘桥上,抚摸着久别的牛,只能久久地站在空有其名的四进士巷口,回忆着小时候家门口那座天天经过的石牌楼……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现在,潮州的湘子桥修复了,太平路的石牌坊街快完工了,碧野,什么时候能再回来看一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