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汛)“太方便了!以后我可以自己来十三陵旅游了,再也不用麻烦别人。”昨日,小张驾着轮椅来到十三陵时惊喜地发现,去年还是“高高在上”的售票窗口,今年放低了“身段儿”——其中一个售票窗口降低了大约40厘米,被改造为无障碍售票窗口。
不仅是景区、景点无障碍设施得到了改造,多语种标识牌、解说牌也已经亮相北京。今后,游览北京将更加便利。
昨日,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7571万元,其中区县自筹1020万元,2007年拟办重要实事第四十项——景区景点无障碍设施及标识牌的改造工作现已基本完成。
修建无障碍坡道上万平方米“过去出去玩,总像一件"大工程",至少需要两个亲友陪我。无论是买票、上台阶还是去洗手间,全部要麻烦他们。玩一个上午,就会让家人抬轮椅抬到胳膊酸痛几天。所以,我根本不敢提出旅游的要求。”以前的出游经历,几乎成了小张的梦魇。
“去年,北京的多数景区内还不具备整体的无障碍游览路线,无障碍节点处设施建设也不完备,缺少残疾人停车位、售票窗口、轮椅座位等,不能满足残疾人游览需要。”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今年,这一现象已经得到极大改观,“圆明园、中央电视塔、颐和园、戒台寺等许多景区、景点增设或改造了无障碍坡道,天坛等景区还增设了盲文说明牌,使残疾人游览更加方便。”目前,60家主要景区内无障碍坡道已经达到12028平方米,扶手3183延长米。同时,市旅游局及相关部门还完成了其他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改造443处,满足了特殊人群的游览需求。
13905块标识牌全数翻新
昨日,记者在颐和园德和园前看到,不同肤色的游客围在拥有中、英、韩、日四种语言的说明牌前仔细阅读。“过去,颐和园等多数景区、景点的标识牌存在着图形符号应用不合规范,不采用国际通用符号,说明、警示用语不利于游客阅读并接受等问题,破坏了人文环境的合理性,影响其应有的解说、引导、服务、警告、教育功能。”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更新后,相关问题均得到解决,国内外游客的反响特别好。”
不仅内容有所改变,标识牌的设计也与旅游景观更加协调。紫竹院公园的新指示牌被设计成竹节形状;司马台长城的新指示牌则是由“城砖”组成;红领巾公园的新指示牌更是贴心地改变为适应小朋友喜好的可爱圆形。大部分景区、景点的新标识牌与整体风格相映成趣。
“此次标识牌的改造,使用什么颜色、字样,用英文还是汉语拼音标注,都是按照国标来进行的。具体到一些标识牌的翻译,还咨询采纳了语言专家的意见。”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全市60家主要景区内13905块多语种全景牌、景观说明牌、服务导引牌、指示牌、警示牌等的更新改造全部完成。此外,还完成了19家重点景区外道路141块指路牌的设置。协调各区县19家景区自筹资金,建设5600个停车位、35家景区设置8000台多语种电子导游机。RJ200
图一:多语标识牌在翻译时曾多方听取专家意见。
本报记者饶强摄RJ194
图二:无障碍坡道已超过1万平方米,令特殊人群也可以放心游览。
本报记者饶强摄RJ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