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钟声扬,国家一级作家,男,1939年8月生于山西灵丘一个僻远小村。196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任山西省朔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山西散文诗学会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
著有现代格律体长诗“灵魂三部曲”(《月魂》《花魂》《国魂》)。长篇散文诗小说“爱情三部曲”(《初潮》《晚风》《细雨》),长篇情节系列散文诗《梦影》(6部)。长篇哲理系列散文诗《星谱》(10部)抒情时政体短诗集《浪漫春秋谣》,文学理论专著《散文诗论稿》。《月魂》荣获首届赵树理文学长诗一等奖,中国现代文学馆以其作品“难度大,品位高,风格独特”而全部永久性收藏,全国尚属首例。现将北大、清华、人大等许多专家学者的评论整理综述如下以飨读者。
长风万里舞花魂 张立文(国学大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花魂》与历史同步,与世纪的暴风雨交织,与民族意志、民族精神一起激涌奔腾。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直言:“五情发而为辞章”。《花魂》满怀激情直面抗日的狂风急雨,热烈激昂地审视处于时代交点上的“战争与和平的血泪交锋。”
吴国衡(北京大学教授):《花魂》从国歌开篇从国歌收篇,一个作品在国歌的旋律中推出。全诗倾注了诗人高远的生活理念和思想意蕴,在透视抗日战争的不同层面、深究战争根本的同时,游目纵览,俯仰寥廓,快意于人生、自然、历史、社会的审视和品评,体现了《花魂》视点的多重性,想象的丰富性,意识的奔流性。德国美学家狄尔泰指出:“最高意义上的诗是在想象中创一个新的世界”。《花魂》所切入的正是一个“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刘勰之语)的广袤世界。
向彬(山东聊城大学书法系主任、美学博士、著名书法家):《花魂》的视点转换,既表现在单一的章节中,也镶嵌在整部作品的构筑里,这种行文中的时空交错和意象跳跃,拓展出作品纷繁多变的发展轨迹和布局演化。写景转为言事,文笔角度腾挪变化,视点之变使文意深化。然而语势毫无突兀之嫌,景物和人事的交错反而有一种强烈的反衬感和诗意的升华意味。还需追踪古今历史、人文、哲学、宗教、天文、地理、自然风光等等的理喻和意蕴,真可谓视野接千载、能万里,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穿梭于万物之中,体现了浓重的心性彻悟和深沉的理性思考。
李懋博士(大庆石油管理局高工):《花魂》开创了东方诗体游记的先河,填补了中国文学史的一档空白。而同属于“灵魂三部曲”之一的《月魂》荣获首届赵树理文学奖长诗一等奖,既有小说的长处,又有诗歌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文体——诗体小说。行云流水的旋律中闪现着刀光剑影、血与火的交锋中洋溢着不可扼制的浩然正气。以情感和细腻的笔法塑造了李林这个光辉而真实的英雄形象,展示了近代中国波澜壮阔、沉浮激荡的历史。
蘑菇野花香入梦 刘敬东博士(清华大学教授):以诗体小说形式歌颂民族女英雄李林同志壮丽业绩的《月魂》,曾引起诗歌界的惊讶和赞誉。而这部《月亮,在我上空》则又一次展现了诗人那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在中国散文诗近六十多年的发展中,他是第一个将散文诗写成长篇叙事体的诗人。散文诗的前辈柯蓝同志称赞这部诗集是“新的探索,也是散文诗新的突破和新的收获”。我想,随着《月亮》的诞生应当诞生一个崭新的概念:散文诗不仅可表意,而且可具象,不仅可赋情,而且可叙事。因此,如同文学史上历次文本变革而开一代新风那样。《月亮,在我上空》的脱颖而出亦无疑是为当代中国散文诗的创作开辟了一块崭新的天地。
于振龙博士(山西晋祠博物馆馆长):《月亮,在我上空》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散文诗,诗人用一腔挚爱唱出了一曲自然与人生的恋歌,用清新优美的笔调描绘出了婀娜多姿的田园风光。那井台打谷场,那布谷鸟与野鸡的鸣唱,那青草与蘑菇的清香,叫人如痴如醉;在重享大自然的馈赠时心灵得到了净化。
方国根(人民出版社编审):他是带着“浑身的蘑菇、松脂、野花的香味和几缕云丝”步入“诗的一国”的。他正是怀着这种强烈的愿望,饱蘸火样的激情,以散文诗的形式,写眼前犹若万花筒般五彩缤纷的生活,写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写自己真切的感觉……而诗情,他那一发而不可收的诗情,犹如塞外高原上不竭的山泉一般,滚滚不断地喷射出来,带着清新,带着刚劲,带着对生活的眷恋和未来的憧憬。
陈敏华博士 (福建新恒基集团董事长):
让熟悉他作品的读者感到惊异而且畅快的是,擅长于创作抒情性诗体小说的钟声扬,在这里推出一本中篇爱情散文诗《初潮》。作品以省城女记者采访为拯救十八名学生而牺牲的民办教师为发端,构成梦幻般的心灵对话,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这是作者探索文体组合功能的又一部风格独特的成功之作。采集了女性世界的忧郁而美丽的爱之花,不少诗篇超越了情爱的领域,扩展了爱的丰富内涵,表现了爱的哲理,是在风雨里歌唱的阳光的情歌。
断章取义亦风采 李秋零博士(著名哲学家、翻译家):置于我案头的《星谱》这十部诗集分别为:星空、星云、星斗、星座……星海。生病期间,每每独对万里星空,历尽沧桑而才思敏捷的钟老“听到了别人听不到的声音,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景象”,在所思所悟间竟吟咏出了五千余首小诗,每一首诗都折射着哲理的光芒,每一首诗都闪现着人性的良知,每一首诗都充满着无尽的智慧。许多诗完全就是格言或警句,让人读后不住地深思和回味。
李振纲博士(河北大学教授、博导):哲学上需要充分阐释和论证的一系列概念,在浅显生动的诗句中显现了含义,得到了印证,让读者感悟到其深沉而严谨的哲理和甜美而无尽的养分……这哲理是人生的哲理,这养分不仅是健身的而且更是健心的,每一句格言都会在某个问题或打开一把锁的作用,帮助我们理解做人和如何做人的一部很好的参考书。而帮助我们感悟哲理的是明喻、暗喻、排比、对偶、对比、拟人、白描、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段的综合运用。
高键龙博士 (内蒙古科技大学副教授):
文学界有一共识,普遍认为现代文学最缺乏的就是想像力。实力派作家莫言就曾说过,没有想像力的文学,就像没有灵魂的狗。作家缺乏想像力,就绝对没有说服力、可信性。小说、散文、戏剧要产生说服力,就得依靠作家的想像力;而想像力丰富不丰富,更是诗歌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关键。从《星谱》中可以看出,钟声扬的想像是非常丰富的,他是从复杂的、多元的社会生活中获得了启迪,进而激发出自己的想像力的。
李海彬博士(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中心副主任):诗的基本特点是分行和押韵。莎士比亚则以十四行诗著称于世。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创造的又是一种阶梯式的诗体。钟声扬《星谱》独辟蹊径,全书从头到尾都是三言五语甚至是一言两语就成一段,一段就是一句格言,独自成章,形式简易而活泼,而且有折有韵,看起来清新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咀嚼起来意味无穷。
潮落潮涨见真情 郭齐勇博士(哲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导):改革开放使中国新时期的诗歌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由“归来的歌者”和“朦胧诗人”为主体的二重交响,以使命意识为主旋律,掀起了声威显赫席卷神州大地的新时期诗歌第一浪潮。1986年以后,中国诗坛面对新的困惑进入相对沉寂的低谷期。在低谷期中出现了两种现象:其一是宣言多于作品的“第三代”诗人对于传统诗美学反叛式的大冲撞;其二是以现代价值观念接受和发展传统诗美学而被称为“新古典主义”的诗人的出现。两者形成二元对立,却有着内在的同一追求——对于人的生命意识的深层体验和表现。这种二元对立统一现象,也形成了一股具有冲击力的引人深入反思的浪潮,理应视为新时期诗歌不甘寂寞的第二次浪潮。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包括第一次浪潮、第二次浪潮的弄潮儿,以及许多后起之秀,以冷静的再反思实现了创作心态的自我调整,在艰辛的探索中融合了使命意识与生命意识,以前所未有的爆发力冲出沉寂的山谷,重新集结在广阔的原野上,满怀信心迎接新旧世纪交替期文化大繁荣机遇的严峻挑战——这就是新时期诗歌第三浪潮的开端。
沈永福博士(安徽财经大学副教授):追求真诚与崇高;开拓新的思想和艺术境界;探索更为完美成熟的二元对立统一构架,即历史意识与现代意识相结合、民族意识与人类意识相结合、使命意识与生命意识相结合。上述诸种因素的融合,不仅创造了和谐而充满生机的艺术生态环境,而且有可能促成诗歌艺术本体的裂变和更新,使第三次浪潮在本世纪末放射出照耀下世纪的诗歌艺术新曙光。
张进蒙博士(陕西省委党校副教授):将诗人自己一颗真诚的心投入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网中思考,坦率地表白自己的心迹,丝毫没有那种远离生活的贵族气。他的诗讲究意象的造型美和内涵美,读来颇有新意和深意,是诗人在探索创新过程中推出的又一本颇有特色和分量的诗集。
蔡捷博士(天津商学院教授、原党委书记):善于从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采集富有诗意的素材,表现现代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复杂的心态和情愫;而且善于熔哲理感悟和生活情趣于一炉,使人感到深沉而亲切,获得一种殷实、明朗、愉快的美感。像阳光下的多棱镜,折射出生活的五光十色。他的诗作,很现实也很梦幻,很纯净也很超脱,很理智也很抒情;既不同于“朦胧诗”,更有别于“第三代”;他们走着自己的路,开始进入自在的艺术新境界。
许朔博士 (中日友好医院国际部主任):
他的不少诗作充满力度感和精神气息,对人们的精神有一种冲突力,颇有令人展卷而血脉开张之气。因此,读他的诗,不仅可以陶冶、净化心灵,而且能激起思想的波澜和感情的潮汐。
徐飞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诗人无悔无怨、奋斗不息的人生赋予他的散文诗新奇的意象,醇厚的情感,以及饱含人生沧桑的哲理感悟;诗的语言极其精练、典雅,而又活泼、潇洒。诗人梦中所遇的种种实与虚的事物,其实都是诗人自身的感悟,但变换一种逆向的角度,便更显得客观,更有艺术情趣和新意。写得更精短、明净、空灵、深沉,而且非常抒情地含蕴着某种哲理。民族色彩和气质很强,意象手法和语言却很现代化,确实出手不凡。
董川博士(山西大学教授、博导):钟声扬是全国公认的散文诗大家。著名老作家中国散文诗学会主席柯蓝在1990年中国散文诗朔州年会上,曾对钟声扬作品的语言给予高度评价。钟声扬的作品无论语汇、语式、语调、语法、语意、语音,还是灵活多变的节奏,在整体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流派——他把古典语汇同现代语汇、东方语汇、文学语汇同科学语汇自然流畅地熔于一炉,而加以提炼,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李宇宙 张志蓬 卫东海 王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