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2008年我国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

  2008年我国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

  ■大势观察■唐震斌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007年以来我国物价涨速明显加快,成为经济运行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2007年1-11月份CPI同比上涨4.6%,涨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尤其是11月份CPI同比上涨6.9%,环比上涨0.7%,创1996年底以来的新高。

另外,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和央行公布的企业商品价格指数等均呈现加速上升的势头,已超出各方预期。

  从统计数据来看,2007年的CPI上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以11月份为例,当月以粮食为代表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8.2%,推动CPI上涨了6.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88.6%,其中粮食价格同比上涨6.6%,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上涨38.8%,油脂价格同比上涨35%,鲜菜价格同比上涨28.6%,鲜果价格上涨12.9%,鲜蛋价格同比上涨10%,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6.8%。而工业品价格和服务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扣除食品和能源项目后,前11个月的核心价格指数仅同比上涨1%左右。

  由于2007年的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推动的,因此有些人士认为这属于供给冲击型,只要增加食品供给就可以了,不足为惧。实际上,虽然本轮物价上涨直观表象为食品价格引发的,但其中包含了经济增长较快、货币投放过多、投资反弹压力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消费增速加快等诸多因素,既有需求拉动因素,也有成本推动因素,更有通胀预期增大造成的心理因素,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及时采取对策。否则,如果食品价格上涨与其它商品价格上涨形成叠加效应的话,可能产生价格全面上涨的通胀风险。

  综合各种因素分析,我们认为2008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

  1、美元贬值诱发全球性通货膨胀,加大了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随着次级债危机的不断扩散和恶化,美国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导致美元持续贬值,美元指数屡创新低。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大量美元,成为全球货币的“供钞机”,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过剩,资本流动性大幅提高,投机行为盛行,致使石油、农产品、有色金属等能源和基础产品价格暴涨,屡创新高。另外,国际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标价,不断贬值的美元使得大宗商品的身价相对上升。

    事实上,由于国际市场上能源产品和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2007年前10个月全球通货膨胀普遍呈上升趋势。10月份,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环比上升0.3%,同比上升3.5%;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环比上升0.1%,同比上升6.1%,均创近两年来的新高。如果国际油价维持90-100美元/桶的水平,预计年底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将达到同期16年来最高的5%。俄罗斯至10月中旬通胀率已达到8.5%,已超过俄政府原计划将2007年通胀率控制在8%以内的目标,预计全年通胀率将超过10%。欧元区10月份的通胀率升至2.6%,为2005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拉美地区物价上涨问题比较突出,1至10月,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率高达13.6%,玻利维亚前10个月的通胀率达9.7%,乌拉圭和巴拉圭的通胀率分别为8.4%和7%。亚洲国家的物价也全面走高,印度尼西亚10月CPI年增率达6.88%,高居亚洲国家之冠;韩国10月份 CPI年增率达3%,是两年半来的新高;我国香港地区10月份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上升3.2%,是九年多以来的高位;泰国10月CPI年增率也是八个月来最高的,为2.5%。

  目前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高,一半左右的原油、铁矿石、铜精矿等资源产品和基础产品需要依靠进口,煤炭也由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国际市场粮食、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我国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将直接加大国内的生产成本和服务成本,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受此影响,2007年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占整个工业品近77%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总体呈现“先稳、后升、回落、再升”的态势,前10个月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3.7%,涨幅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10月份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4.9%,环比上涨0.7%。预计2008年美元仍将保持弱势格局,全球能源、农产品、原材料、贵金属价格亦将居高不下,会在很大程度上冲击我国价格体系。

  2、我国经济仍将高位运行,而且企业效益显著改善。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驱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非常强劲,2007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1.5%,创1995年以来的新高。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全面升温,预计2008年我国都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虽然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面临调控压力,但要注意到我国经济运行的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科学的调控之后,经济增长将更加健康和持续。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刺激社会总需求上升,推动物价上涨。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显示:10月份我国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为117.3,已连续三个月进入代表偏热的黄灯区,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强劲态势。具体来看,主要是工业生产指数、居民价格消费指数、财政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指标涨幅较大,直接对宏观经济起到加温的作用,也预示着我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上行趋势。

  本轮宏观经济增长与微观企业效益实现了良性互动,2007年前8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632亿元,同比增长3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企业效益良好能够给居民带来更多的实惠,使广大群众分享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

  3、失业率逐年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近几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采取了通过发展经济促进就业,通过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的方针,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前九个月城镇新增就业920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00万人的102%。2007年三季度末登记失业率降至4%,为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实际失业率也进入近五年来的最低时期,出现劳动力短缺的苗头。此外,各项社会保障工作进展顺利,社会保险参保人数逐渐增多,覆盖面继续扩大。

  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675元,同比增长18.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46元,同比增长1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增幅比上年同期高出3.2个百分点。另外,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户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32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出售农产品收入增长较快,分别同比增长20.2%和19.8%,这表明由“民工荒”引发的工资上涨已从沿海地区蔓延到全国各地。

  劳动工资水平上升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的扩大,一方面将直接抬高企业成本和产品成本,诱发成本推动型通胀;另一方面,将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导致需求推动型通胀。

  4、以股市、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持续上涨。2007年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平均同比上涨8.2%,涨幅比二季度高出1.9个百分点,尤其是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涨幅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再创2006年以来的新高。本轮房价上涨呈现面广、加速的特点,部分地区出现了泡沫化迹象。虽然根据国际惯例,房价不直接计入CPI,但购房是中国老百姓最大的支出项目,房价持续上涨必然加大居民通胀预期,并将通过房租、水暖费、装修材料等项目传导到CPI之中。

  在经济快速增长、人民币中长期升值预期、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上升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证券市场迎来一轮超级牛市行情,沪深股指震荡盘升,屡创新高,目前仍在5000点之上进行高位震荡,财富效应显著,大多数投资者获得丰厚的收益,居民财产性收入得到快速提升。

  研究显示,美国人的股票财富每增长1美元,能促进消费4.5美分;房地产资产每增值1美元,能促进消费达7美分。通常来说,CPI反映的主要是即期和现实的物价水平,而资产价格波动则预示了未来和潜在的物价走势,因此要高度重视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可能造成的影响。

  5、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反弹的压力较大。2007年1-10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8953亿元,同比增长26.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而且同比增幅一直保持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投资反弹的趋势比较明显。受房价大幅上涨的刺激,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1-10月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1.4%,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7.2个百分点,也高于今年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5个百分点。

  在利率偏低、货币信贷投放过多、企业盈利大幅增长、投资回报较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等基本因素没有根本性改观之前,预计2008年投资反弹的压力依然较大。

  1)明年是政府换届年,各地党政领导上任之初往往把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基建规模作为出“政绩”的主要举措,各地投资热情很高,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1993、1998、2003年等政府换届年的投资增速均比前后几年要高,预计2008年也将重复这个轨迹。

  2)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代表了未来一段时期的投资规模,自2007年2月份触底以来,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不断上升,表明一大批新开工项目将逐步建成投产,投资反弹的势头非常强劲。

  3)2008年8月份我国将举办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将有一批在建重大项目加快进度,争取在上半年竣工,增大了投资压力。

  4)次级债危机导致的美国以及全球经济放缓,可能对明年中国出口造成显著冲击,为了刺激内需,政府可能放松对投资的调控力度。

  投资快速增长会拉动上游原材料、燃料、动力以及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上游产品价格上涨最终会传导到末端消费品,进而带动CPI上升。(上)

  (作者单位:宏源证券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黄成勋)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