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军的维修部 |
残疾青年与七旬婆婆的忘年交
故事导读
他25岁,双腿残疾。她75岁,退休职工。按年龄他是她的孙子,而现实中,他们却是知心朋友。在“老”朋友帮助鼓励下,肢残小伙儿不断克服困难,走上自强之路。
12月8日上午,沙坪坝区磁器口“残疾人自强家电维修部”人来人往。25岁的老板周建军,坐在自制的万向轮板凳上,专注给顾客修电饭煲。
为方便取用,他把工具整齐挂在身旁的柜子上。他三下五除二解决了问题,收了两元修理费,微笑着说:“祝您能用久一点!”目送顾客远去。
周建军的维修部不足十平米,除了修理还开展多种服务。店铺的左边是灯泡、插座等五金配件;右边则摆满了副食饮料;房间右后方一角摆着几台电脑和打字复印机,提供文字处理服务;与此相对的左后方,用布帘遮挡的一角,是周建军昏暗狭窄的卧室。
每天收工后,周建军便坐在店里等母亲给他送饭。小店就是他的世界。没事时,他喜欢坐在店里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这是他两年多奋斗的成果。说起不断成长的事业,周建军说,这一切离不开“老”朋友钟婆婆的帮助。
相识
渐渐,两人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25年前,周建军出生在潼南县上和镇山岭村,先天残疾,下身瘫痪。在弟弟搀扶下念完初中,兄弟俩没继续读书。2000年,一起投奔在重庆当棒棒的父亲——来城里寻找新的生活。
初到重庆,兄弟俩在重庆大学旁一修理铺当学徒,房东是一个钟姓的婆婆。钟婆婆开朗热心,没事常来铺子转转,有时也拿点小东西来修。还在当学徒的周建军,总是热情帮钟婆婆。每修好一件东西,他都耐心给钟婆婆讲解原因,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钟婆婆虽不在意个中原理,但小伙子的真诚热心给她留下了好印象。一来二往,两人熟了。
热心的钟婆婆时常会送小周一些好吃的。小周有困难,婆婆也会尽力帮忙。两人虽然年龄悬殊,却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小周会把自己的苦恼和理想告诉婆婆,钟婆婆也会把一些烦恼的家事,说给这个像孙子一样的朋友。
2000年底的一天,周建军正修东西,钟婆婆来了,“过年了,我来送你压岁钱。”说完,拿出红包递给小周。小周不接,婆婆却不由分说强塞到他手里。如今,忆及那一幕,周建军仍感动不已:“多年不见压岁钱了,她一个外人却把我当孙子一样关心!”那年的20元压岁钱,周建军很久都没舍得用。此后每年,钟婆婆都要给小周压岁钱。直到2005年,小周创业成功。
鼓励
“只要你愿意努力,我一定尽力帮你。”
第二年,周建军和弟弟出师,弟弟去了别的公司打工,而他只能待在家里。每天独自在家,烦闷,且渐渐觉出了家人的埋怨。“老汉当‘棒棒’,母亲做清洁,都50多岁的人了,还要供养我这个闲人,肯定不会高兴。”
小周多次向父亲提出要出去找工作,但都被否决:“你走都走不了,能干啥?”他不服气,向残联求助,很快在一福利企业找到工作,可因厂里业务不多,没多久又回到了家。他渐渐对人生失去了信心。
小周在家忍受着孤独的煎熬——没有朋友,也不想与人交流。这时,钟婆婆打听到他的住址,并常来串门,听小周倾诉内心的苦闷,并以长者的阅历教他正确看待人生。婆婆举例:“街上要饭的残疾人都能坚强地活下去,你读过书,又有技术,怎么不能过得更好呢?只要你愿意努力,我一定尽力帮你。”
小周渐渐恢复了信心。钟婆婆打听到残疾人搞针灸按摩收入不错,于是给他找来相关书籍,还复印一些资料,给小周送去。婆婆甚至还买来火罐、银针等器械送给小周练习。
如今,看着这些躺在柜子里的东西,小周惭愧地说:“这条路没按婆婆的意愿走下去——没专业老师指导我学不懂,却让婆婆付出那么多。”
钟婆婆并未责怪:“不干这行不要紧,反正多学知识对自己有好处。”
虽然在学医的路上失败了,但周建军并没放弃追求。他从母亲拣回的废纸堆中找到几本电脑书籍,在家偷偷自学。钟婆婆获知,又给他带去大学的计算机教材。周建军如获至宝。
学习
在婆婆建议下,他制定了严格的计划
对电脑了解越多,小周越想有台电脑,这样在家里就能了解天下事。虽然父母反对,但在弟弟的资助下,一年后,他还是买了电脑。
不能挣钱,还买电脑在家玩,父母很生气。钟婆婆知道后,再三告诫小周,一定要好好利用电脑的功能,不能让它成为玩具。
在婆婆建议下,小周制定了严格的计划:先学office办工软件,再学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多了解时事以及相关政策。最后一条:绝不玩网络游戏!
为了尽快在经济上独立,小周想方设法在网上揽到一些文字处理业务——把拍在照片上的文字,转录成电子文本。看似简单,可第一笔业务埋头干了两天才完成,最终获得不到10元收入。钱虽少,但通过网络可以挣钱了,这让周建军看到了希望——网络并不虚幻,努力没有白废。后来,他还用自学的图像处理技术,接了一些修改图片、制作标志的业务。
随着他不断摸索,朋友也多了起来——在网络上认识了许多自我创业的残疾朋友。他发现,残疾人可做的事很多,自己真是井底之蛙,于是他萌生创业的念头。
创业
唯一让他苦恼的,是怎样报答一直关心帮助他的钟婆婆
周建军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钟婆婆。
婆婆非常支持:“年轻人就是要有自己的事业。只要肯吃苦,办法总比困难多。”
不久,机会终于来了:离周家不远有个门面出让,月租150元。拿不定主意,周建军又找到钟婆婆。婆婆听后,让他一定抓住这个机会。“房租不贵,就算亏也亏不了多少。应租下来试试,迈出第一步很关键。”
婆婆建议小周利用懂电脑、善动手的优势,开一家修理店。与房东接洽后,周建军却被一个季度450元的租金难住。
得知小周的困难,钟婆婆专程来到周家,劝说父亲支持儿子创业。可父亲始终不同意,理由只有一个:儿子残疾,不可能成事!听到这里,钟婆婆生气了,她掏出450元钱对周建军说:“这钱我先借你,日后能还便还,亏了就当我资助你。”但父亲最终借了儿子450元本钱。
付完租金,周建军身无分文。在母亲和弟弟的帮助下,打扫了门面,修理店开张了。没有招牌,没有柜台,唯有周建军和一条板凳,工具仅是一把起子和一个万用电表,不足十平方米的房间显得空空荡荡。这时,钟婆婆送来了一个柜子,“虽是旧的,但那时对我来说,却是雪中送炭!”周建军非常感动。
勤恳的周建军很快就有了成绩。第一个月,营业额有500多元——他全部交给了父亲:“我希望能改变父亲对我的成见。”
随后,周建军在经营中发现了不少商机,每次他都会向钟婆婆征求意见。婆婆的点拨加上自己的精打细算,周建军的业务越来越红火。每当开拓新业务,钟婆婆总会鼓励他勇敢地去做,婆婆常说:如果经济困难,我可以适当借你一些。
小周从不开口:“婆婆帮我够多了,我不能养成依赖的习惯,要靠自己一步步坚实地走下去。”
如今,周建军那个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店,已拥有了家电电脑维修、配钥匙、打字、复印、扫描、烟酒副食等七八个经营项目。收入也大有改善——不仅还了弟弟买电脑的钱,还自购了残疾人电动车。他信心十足地说,这点成绩只是开始,以后要扩大规模,争取做成一番事业。唯一让他苦恼的,是怎样报答一直关心帮助他的钟婆婆。“婆婆什么也不缺,只希望以后有人能去看看她——像她的孙子一样孝敬她!”
本报记者 贺怀湘 报道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