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大起大落的冯建义表示,他依然痴心不改 本报讯(记者林凤斌)12月16日下午,天气晴朗。冬日的暖阳让人觉得暖意融融。在石家庄经济学院的大门前,47岁的冯建义摆修鞋摊还不到两个月时间。由于顾客少,他的生意显得有些冷清。
一个个行人走过,很少有目光在这里停留。
戴着干净套袖的冯建义坐在马扎上等生意。曾经投资近百万元上马过一个环保餐具制品厂的冯建义说,眼下的这份营生很可能是个过渡,他等待着东山再起。
“只要是认准的事儿,我就不会轻言放弃。”工厂陷入绝境多年,受生活所迫不得不在街头摆摊修鞋,但是对于自己所从事的环保产业,冯建义依然痴心不改。
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发文,要求各地2000年底前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石家庄市桥西区东良厢村村民冯建义认为生产环保餐具大有可为,2001年,他东挪西借凑了近百万元,建起了一家环保餐具制品厂。然而,受廉价发泡餐具的冲击,从开业至今,冯建义的工厂开工时间总计也没有超过3个月,生产的30多万个环保餐盒只卖出约20万个,剩余的10多万个积压在库房,如今已降解成一堆碎屑。
为了痛陈白色污染之害,冯建义对石家庄市20多个垃圾转运站和省会峡石沟垃圾填埋场做了详细考察,发现这些地方大约三分之一的垃圾属于白色污染。他还骑车从石家庄到衡水,沿途走访了大量村镇,了解到如何清除无法降解的塑料地膜已成了农民耕作中的头疼问题。冯建义把自己掌握的情况整理成材料四处奔走,呼吁有关职能部门坚决“禁白”。
2005年3月,冯建义获知杭州有一家获得环保认证的可降解塑料制品厂,杭州全市已统一使用这家企业生产的可降解环保塑料袋和餐具。他为此专程赶赴杭州“取经”。该公司总经理不但热情接待了他,还表示愿意免费提供技术,与他合作开拓北方市场。然而,对方后来经过市场调查,发现石家庄市场上不但不可降解的发泡餐盒和塑料袋大行其道,就连许多打着环保标志的产品也是徒有虚名,真正的环保产品很难立足。双方的合作计划不得不搁浅。
投资生产环保餐具使冯建义付出了巨大代价,因债务缠身加上妻子没有工作,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
了解到冯建义的生活窘况,并为他投身环保产业的执著精神所感动,杭州那家公司从去年年初开始,每月都寄些钱对他进行资助。今年石家庄市有关部门去杭州招商,这家公司再次表达了想在石家庄投资发展的愿望。可由于招商代表没有对“禁白”做出明确答复,该公司与冯建义在石家庄合作办厂的计划不得不再次搁浅。
一次次挫折并没有磨灭冯建义心中的希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论述让他欣喜不已。“几年来我一直在为"禁白"奔走,这不光是为我自己,更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采访结束时,冯建义终于等来了一个修鞋的主顾。他一边招呼生意,一边乐观地说:“我工厂里的机器一定还会再转起来的,那一天也许不会太遥远。”
精品栏目推介
· 杨柳青
· 燕赵论坛
· 纵横谈
· 一线写真
· 世说新语
· 明星传真
· 名家
· 直笔春秋
· 心灵独白
多媒体数字报纸
快速阅读 全屏阅读 下载阅读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服务条款 广告业务 实习申请 网上投稿 新闻热线 友情链接
河北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center 2000-2007河北新闻网常年法律顾问:河北得正律师事务所李海峰 郝斌 虚假报道 有偿新闻 低俗之风 不良广告等问题 举报电话:88631166冀ICP证030017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