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用3年时间形成“一村一品(业)”,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 本报讯(毛广丰、胡琳泊、钱宝琦、郭猛)如何激发全市人民的创业热情,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省首强县迁安市于今年6月份设立1.5亿元创业基金,启动实施了“122”富民工程,在全市城乡掀起了全民创业、共同致富的热潮。
迁安市经济发展迅猛,2006年全部财政收入达到41.38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5年位列全省各县(市)之首。但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相称的问题日益显现,为此,迁安市在今年6月推出了《关于全面推进“122”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方案》。力争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基础条件较好、特色优势明显的地区培育建设100个左右的特色种植专业村;在土质瘠薄、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较多的地区培育建设200个左右的畜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专业村;在工矿业发达及交通便利、城镇周围地区培育建设200个左右的工业品生产、小商品加工及运输、商贸流通、旅游专业村。通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使全市500多个行政村全部形成“一村一品(业)”的特色经济发展格局。
为调动全民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迁安市整合各类面向“三农”的财政性奖补资金,鼓励金融部门提供支农贷款,本着以奖代补、奖贷结合的原则设立了创业基金,重点用于项目开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劳动力培训和政府奖励。基金总额在今年1.5亿元的基础上,以后每年不少于2亿元。同时,市政府每年投入小额信贷担保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帮助各类专业户、加工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并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农业领域,引导境内外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农民个人自有资金投向“122”工程。
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市委书记范绍慧信心十足地说:“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每个村都形成地方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明显、农民增收稳定的产业链体系,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由现在的5885元增加到1.2万元,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收入、人人有技能、集体有积累的目标。”
精品栏目推介
· 杨柳青
· 燕赵论坛
· 纵横谈
· 一线写真
· 世说新语
· 明星传真
· 名家
· 直笔春秋
· 心灵独白
多媒体数字报纸
快速阅读 全屏阅读 下载阅读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服务条款 广告业务 实习申请 网上投稿 新闻热线 友情链接
河北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center 2000-2007河北新闻网常年法律顾问:河北得正律师事务所李海峰 郝斌 虚假报道 有偿新闻 低俗之风 不良广告等问题 举报电话:88631166冀ICP证030017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