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景鹏 实习记者巩峥 通讯员郭东亮贾德勇 延庆县发展生态经济,在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同时,生态经济效益日趋明显,青山绿水已成为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更加坚定了延庆人民打一场生态“持久战”的决心。
如今,生态文明的理念已在延庆落地生根,并已成为全县干部的共识。
延庆人民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着青山绿水,青山绿水则像大地母亲一样回报着延庆人民。
保护青山绿水延庆不乏开发资本。8摄氏度的年均气温,使它有了“夏都”的美誉;69%的林木覆盖率,使它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县。是竭泽而渔式的大规模开发,还是保护利用生态优势,“放长线钓大鱼”?延庆人冷静地选择了后者。
今年10月,延庆县首个利用牛粪发酵的沼气站在张山营镇后黑龙庙村投入使用。沼气站每天消耗牛粪3至4立方米,生产沼气160至180立方米,满足全村200多户居民做饭烧水。
在刘斌堡乡,随处可见一种“生物质气炉”,它的原料取材于农作物废料,燃烧时无焦油,燃后剩下的是炭,实现了“零排放”。目前,延庆5600户农民烧火做饭用上绿色能源。“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已成为延庆农村的真实写照。
著名的“德清源”鸡蛋产在张山营镇,鸡场存栏蛋鸡300万只。10只鸡每天产生的粪便相当于1个成年人每天的排放量,300万只鸡产生的废弃物,如何处理呢?
鸡粪发电!今年,总投资5000万元的鸡粪沼气发电工程破土动工,一个年产沼气800万立方米,年发电1500万度的新型“发电厂”在养鸡场旁拔地而起。目前,容量达5000立方米的沼气池已开始试运行。
要做到既环保又高效,不仅靠“变废为宝”,还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康西地区地势开阔,风能利用前景非常广阔。今秋,美丽的官厅湖畔和康西草原边上,30余个70多米高的大风车拔地而起,转动的风车,将清洁能源输送到千家万户,在改变北京地区的能源结构的同时,也将成为康西草原的一道美丽风景。
延庆地热资源丰富,105平方公里的地热带,深层地热资源可供暖300万平方米。目前延庆行政服务大厅、县医院等20多家机关单位使用浅层地热,冬天供暖、夏天制冷。全县57眼地热井已累计为延庆人供热47万平方米。仅此一项,每年全县可节煤1万吨。
延庆发展再生能源利用,据测算,到2010年,全县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将达到15%。那时的延庆,天会更蓝、水会更绿。
据2004年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数字显示,延庆平均林木绿化率为67%,而平原地区林木绿化率仅为24%,较山区82%的林木绿化率呈现出明显的差距。为此,延庆县政府决定修建生态走廊,在平川地区实行园林化景观建设。
今年,延庆县启动妫河生态休闲走廊、官厅水库生态库滨带、北山生态旅游观光带、龙庆峡下游森林走廊四条生态带建设。工程将对妫河和三里河进行生态建设,在官厅水库东侧2.5万亩库滨区播草植树,涵养水源,建成44公里长的北山生态旅游观光带,并对龙庆峡下游沿途荒滩全部实施绿化。
官厅水库每年数次向密云水库补水,水质关乎到首都居民的饮水安全。为从源头净化水源,官厅水库库滨带建设于今年破土动工,延庆县在康庄镇、延庆镇和张山营镇海拔479米以下范围内的库区,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30余种、157万株,治理面积达5000多亩,一道涵养生态净化水质的绿色生态屏障正在逐步形成。
在建设官厅水库库滨带的同时,妫河两岸滨河路建设也已启动,工程对滨河路长36公里、公路两侧300米范围内实施绿化。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4900亩,栽植花灌木30余个品种35万株,妫河生态走廊的景观效果已经初步形成。
寒冬时节,来到龙庆峡下游的荒滩,放眼望去,原始的地貌已经荡然无存。这片荒滩上,过去有大小沙坑几百个,面积有2200多亩。延庆县实施荒滩治理工程,绿化荒滩近万亩,使这里形成了景色宜人的龙庆峡森林走廊。
“再用2至3年的时间,长100公里、近10万亩的四大走廊环山绕水,延庆将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森林生态城市。”谈起生态走廊,延庆县林业局副局长王淑琴信心十足。
青山绿水的回报
今年,延庆县古龙路继续向东延伸,新建成了香龙路,形成了44公里长的北山生态旅游观光带。沿道路两侧,竹篱笆围起一个个观光果园,瓜果飘香,游客陶醉其中,尽享采摘观光的乐趣。
张山营镇农民卢明云家的果园就在路边,“今年苹果丰收,每公斤比去年高出一块钱,不到半月就销售完了。”观光路修到了果园和家门口,引来了游客,促进了销售。今年,张山营镇万亩苹果喜获丰收,总产量达500万公斤,平均每公斤销售7元,仅果品一项,全镇果农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路通树绿环境好,也为民俗旅游带来发展机遇。玉皇庙村坐落在玉渡山脚下,村里优美的环境和特色“水豆腐”,每年吸引上万名游客休闲度假,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全村发展民俗户20多户。
延庆的农村具有浓郁的北方特色,冬日的村庄,宁静而且安详,但农家的民俗旅游却异常火爆。井庄镇柳沟村的“火盆锅豆腐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各地游客,自开业以来共接待中外游客100万人次,很多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全村年均民俗旅游收入达上千万元。
延庆发展乡村民俗旅游,结合自身独特的文化历史、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优质的农副产品,目前已经拥有45个民俗村,民俗户达1400余户,其中市级民俗星级户130个。据统计,今年全县接待游人114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6亿元,生态旅游收入占延庆全县经济的30%左右。
提起延庆,许多人都会联想起山清水秀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宜人居住等生态环保印象。在延庆,吸引眼球的不仅是漂亮的景观,还有实实在在的生态“标签”。
康庄镇兴利鹏养殖场,绿树掩映,像是一座公园。800多头奶牛每天听着轻音乐,时而沙滩上闭目养神,时而草场上休闲漫步。该养殖场生产的“归原”牌有机奶供应首都各大使馆,进入北京燕莎、家乐福等商场超市,价格是普通奶的1.5倍到2倍。如今,人们对返璞归真的绿色有机食品的喜爱蔚然成风,“德清源”生产的“绿色鸡蛋”自然也受到人们追捧。张山营镇的葡萄、苹果“喂”的都是“德清源”的沼液、沼渣,所以“理直气壮”的贴上了“绿色有机”的标签。
蔬菜一直是延庆的特色农业,目前全县奥运蔬菜基地发展近4000亩,其中,绿富隆公司凭借东龙湾蔬菜基地的建设,与北京蓝丰配送中心、京客隆、首旅集团等5家单位签约了3500吨奥运蔬菜订单。
国庆节前,延庆近500万盆花卉俏卖京城,摆到了天安门广场、中山公园等首都重要场所。天安门广场40万盆鲜花中,有四分之一来自大榆树镇岳家营村。
今年,延庆县花卉种植面积达4000亩。花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海镇有13个村从事花卉生产,从业人员300多人,今年收入突破1000万元。
种植中药材也是延庆县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大榆树镇和千家店镇发展西洋参种植8000亩、黄芩种植2万亩。种植中药材已经成为延庆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之一。
“依靠生态文明带动经济增长,是一种跨越式的发展。”延庆县委书记侯君舒说,实现这种跨越式的发展,需要漫长的跋涉,但既然已经上路,就要风雨兼程。面对生态文明的大道,延庆人踌躇满志。RJ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