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
曾贤林
近年来,清远市勇于跳出就“三农”论“三农”传统思维束缚,敢于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山区特色现代农业初具雏型。
品牌农业异彩纷呈。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制定激励政策引导品牌农业加快发展。连续举行了三届中国华南(清远)农博会,着力打造农产品信息交流、展示销售、招商引资的强势品牌。目前,全市已拥有“中国红茶之乡”、“中国乌鬃鹅之乡”等17个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品牌,“东陂腊味”、“英德红茶”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徐其修”一个中华老字号涉农品牌,“林中宝”、“林泉”等6件广东省著名商标,凤中皇牌清远鸡、天农牌冰鲜鸭等11个广东省名牌产品。
绿色农业蓬勃发展。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治本之策。目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企业(个人)122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规模达到57.90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71个,年产值达到27亿元;金爽牌杨梅和凤中皇牌清远(麻)鸡这两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A级认证。全市已建立起麻竹笋(清新)和百合(连州)两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立起枇杷、麻鸡(凤中皇)等1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生态农业扎实推进。把生态农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推行沼气池,改厨房、改厕所、改畜圈等。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和“猪--沼--果”、“猪--沼--茶”、“猪--沼--菜”等循环生态农业模式,使广大农民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解决了生活燃料问题,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
信息农业成果丰硕。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清远农业信息网”、“清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清远山区信息网”等服务“三农”的网站已相继投入使用,信息农业已成为清远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信息服务网络为农民铺起了致富之路,信息化为农业农村经济插上了腾飞翅膀。
特色农业突飞猛进。大力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八个五”工程,努力在全市建立5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50万亩优质水果基地、5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5000万只清远鸡生产基地、50万头优质瘦肉型猪生产基地、50万亩水产养殖基地、50个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转移50万个富余劳动力,以此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加速山区农民增收步伐的新路子,推动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目前已形成了优质鸡鸭鹅、沙糖桔、无公害蔬菜、有机稻、奶牛“五个特色农业产业带”,优质烟叶、中药材、竹笋、蚕桑“四大特色农业基地”的新格局。
规模农业加速形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效益农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目前,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增加到164家,其中农业龙头企业有130家,年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有56家。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实现年销售收入36亿元,出口创汇3092万美元,带动农户27.4万户,带动农户增收74336万元,建立各类生产基地476个,种植面积45万亩,养畜量72万头,养禽量2335万只。
作者系清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