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11名民工山东落难 流浪到郑州受到救助
进工厂三年没拿到工钱,深夜逃出后步行15天到郑州
昨天是西方的传统节日圣诞节,就在很多中国人也在忙着过“洋节”的同时,云南陇川、潞西的11名民工却在千里之外的郑州市救助站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流落郑州街头 市民捐来衣食救助
“有11名云南民工流浪到郑州了,现在还穿着单衣和拖鞋,冻得发抖……”前天下午三时许,大河报社的新闻热线接到了郑州市民打来的热线,该报社热线新闻部的记者李岩等人随后立即赶往位于郑州市南阳路刘寨派出所门口的现场,看到了11名从山东菏泽一家工厂逃出来的云南民工。
根据大河报昨日的报道,当时附近的很多居民正围着这11名云南民工嘘寒问暖。有的人送来了棉衣,有的人送来了方便面、火腿肠、面包、矿泉水等食物。一位附近的热心市民送来了三件棉裤,给三位还穿着单裤的民工换上。一家鞋店的负责人还给他们送来了几双棉鞋。
昨日下午3时50分左右,郑州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获悉后,他们在接头的巡逻车辆立即赶往事发地点,给着11名民工带来了食物和棉衣,随后将他们接到了郑州市救助站。随后,刘寨派出所指导员王松伟还将民警200元的捐款送到了他们手中。
由于语言障碍,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只能听懂这些民工的一部分话语。好在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当地派出所开的户口证明,通过查看证明才得知他们是来自云南陇川、瑞丽和潞西的傣族、景颇族的民工。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名叫岩保的傣族人,来自潞西市遮放镇帮角村南苗一社,今年已经42岁;年龄最小的名叫皮七的景颇族男孩,家住陇川县弄巴镇弄巴寨永胜一社,只有16岁。
救助站里得到妥善安置 今天可乘火车回家
昨日,记者在开封获悉此事后立即与大河报记者及郑州市救助站取得联系。下午5时许,记者赶到郑州市救助站,见到已经得到妥善安置的这11名民工。
“我们是昨天下午4点多把他们接到救助站的,来的时候他们穿的衣服五花八门,因为都是市民捐来的棉衣,有两个人还穿着拖鞋。”郑州市救助站宣传科梁新爱科长告诉记者,前天早上,郑州市下了今年以来的第一场大雪,“当时我们郊区附近都可以打雪仗了。”考虑到天气突然降温,很多人可能在街头受冻,他们特意增加了在街头的巡逻车辆,“平时都是派两辆车,昨天派了四辆。”
前天下午三时许,救助站接到大河报社记者和事发附近派出所的电话后,立即将4辆巡逻车全部开往 南阳路刘寨派出所门口的现场。“四辆车还不够坐,后来他们报社的新闻热线车也拉着几个人送到我们救助站了。”梁新爱说,到救助站后,工作人员发现他们都没有身份证,并且和他们交流时存在严重语言障碍,通过查看他们携带的户口证明得知他们的身份。他们中有三人来自陇川县,七人来自潞西市,还有一人来自瑞丽。
到救助站后,工作人员给他们进行了受助人员入站申请登记。“把申请表发给他们后,他们听不懂我们说什么,有的人把表格折叠起来了,后来解释了半天他们才明白,”梁新爱说,但因为他们都不会写字,工作人员代他们填写了登记表。随后,工作人员给他们准备了晚饭,并让每个人都洗了热水澡,安排他们在站内住下。
昨天下午,救助站工作人员考虑到这批云南民工的特殊情况,给他们集体购买了从郑州直达昆明的K337次列车车票,今天晚上8事50分,他们将踏上回家的路。而这趟回家的行程,他们已经等了三年多了。
2003年被骗到山东 三年没出工厂大门
昨天下午6时许,记者在郑州市救助站见到了正在吃饭的这些云南民工,在救助站的食堂内,他们每人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吃得正香。记者试图与他们沟通,但很遗憾他们的话在场的大部分人都听不懂,只有年龄最小的皮七会说一些汉语。
皮七告诉记者,他们11个人都是2003年被瑞丽姐告的一个女的骗到山东的。“当时她到我们家中,跟我爷爷说可以带我到山东打工,每个月包吃包住,还给500元的工钱。”皮七用不太清楚的普通话告诉记者,他家父母去世很早,他跟爷爷一起生活,家里还有一个14岁的妹妹。当时他和其他几个人就跟这个姐告的女“老板”来到了山东,但是自从进厂后,他们再也没见到这个女的。
2003年上半年的一天(具体时间他们都记不清楚了),他们被骗到山东菏泽山区内的一家没有名字的制板厂,在厂里生产三合板。皮七告诉记者,厂里总共有20几个人,除了他们11人是来自云南的外,其他人都是山东本地的,也像他们一样,在厂里干了几年都没有拿到工钱。
“老板给我们每天10块钱,每天吃饭要花去三块,其他的钱只够我们买一些日用品。”皮七告诉记者,在工厂里他们每天早上和中午吃的是面条,没有菜,晚上是米饭,菜是洋芋、包菜等,“饭还能吃饱,就是不好吃。”
并且,从那时起,他们就再也没有出过工厂的大门。“门口有两个保安,不让我们出去,有时他们还打人。”皮七说,如果需要买衣服、洗衣粉等东西,只能在厂里的小卖部购买。从那时起,他们除了能从厂里拿到微薄的一点生活费外,再也没得到一分钱。而当初承诺给他们的“包吃包住 每月500元工钱”一直没有兑现。
老板说“再干三年才给钱” 深夜翻墙逃出想回家
“当时我们来了不久,就跟老板要过工钱,但是老板说只有干满三年才能给工钱。”皮七说,厂里的老板是一个名叫“张二”的男的,这个名字是不是他的真名他们也不清楚,当初老板告诉他们,等他们干满三年后,什么时候想回家了,厂里一次性付清他们的工钱。可是从2003年到去年,三年已经满了,老板依然没给他们发工钱。“去年我去要工钱时,老板说只有再干三年才能拿到钱,当时他还踢了我几脚。”
老板的绝情让他们不再抱任何希望了。今年12月9日,皮七等11人趁保安不在,于凌晨三点左右,穿着单衣和拖鞋,从工厂大门上翻出来。11个人揣着省吃俭用的500元钱——那是他们在工厂干了三年多,所剩下的一些微薄积蓄,逃出了那个吃苦受累三年多的工厂。
从工厂出来后,他们没敢走大路,而是沿着小路向郑州方向摸索。“我们想从郑州回家,”皮七说,一路上,他们通过询问,步行了15天才到郑州。因为没钱,他们不能住旅店,晚上11个人挤在一起睡马路。“晚上好冷啊!”皮七眼里闪过一丝苦楚,到郑州时,他们身上仅剩下30元钱了。
幸运的是,在郑州,他们的遭遇得到了热心市民和郑州市救助站的帮助。今天晚上,他们就可以踏上回家的列车,回到阔别三年多的家乡。离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但是在救助站内,他们脸上却没有一丝欣喜的神色。除了记者问到,他们很少说话。当问到还想不想从工厂里拿到工钱、回家后准备干什么时,皮七挠挠头,看了一眼记者,一脸的茫然,久久说不出话来。
本报记者 刘启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