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的名片上写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家中的书架上更是整齐摆放着他的诸多译作,“算上系列的书,还有近几年出的书,何止60本啊,现在是84本!”86岁的许渊冲先生声如洪钟。
生于1921年的许先生与中国共产党同岁,一生经历颇丰: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困难时期,从改革开放到新世纪中国的繁荣时期。回首往事,许先生感慨:“时势造我,我造时势,现在的一切都是在人生际遇中逐步打下基础的。”
诗译英法唯一人
许先生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英文系,大学期间曾留学法国,回国后先后担任英文、法文教授。
翻译了《诗经》、《楚辞》、《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众多名著,可以说是将中国古典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第一专家。1999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诺贝尔奖评委、瑞典的华克维斯特院士曾赞其译作为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学的样本。
许先生善于在翻译中运用中国古典诗词的修辞法,将作品中的音律、意境的妙处都表现出来。他最自豪的一句翻译是将毛泽东主席的“不爱红装爱武装”翻译为“notpowerthe face, but face the power”,把“红装”译为“powdertheface”(涂脂抹粉),把“武装”译为“facethepowder”(面对硝烟),正好表现了原文的“红”与“武”相对和“装”字的重复。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也是如此。“字对字的翻译并不能将作者描写的客观事物和情感译出,当然也不能使读者感到愉悦。”许先生说:“翻译应该是选择最好的文字、最好的表达方式。”
宣扬文化长志气
了解一个民族最好的方式是看它的文学作品和它的历史。奥运即将到来,许先生希望能够通过奥运宣扬中国传统文化。他正忙于将数十年来译作中的精华,包括《论语》、《道德经》、《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十部经典整理成选集出版。今年10月,北京大学向北京奥组委推荐将这本选集作为礼物赠送给参加奥运会的各国元首、外交使节、运动员代表,希望以此发扬奥运精神、传播中华文化。“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文明,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推向世界,是中国文化整体发展的动态,也是人们的内心需求。”许先生说:“希望能借此长长民族的志气!”
一位国外作家看过他翻译的中国古诗词后,惊叹世界上又出现了一位伟大的诗人。许先生感叹:“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国70年前就有这样世界一流的翻译!”而现在,“我们有那么多的大使馆,那么多的孔子学院,我们不能只教汉语,我们要让世界知道,中国拥有世界顶尖的文学和哲学!”
奥运精神促和平
谈起奥运,许先生自有一番论调。他说:“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谈育人,主要是体育和音乐,而中国之育人,强调礼乐。二者是共通的,区别在于:西方强调体育是希望做强者,中国强调礼是要培养好人。”
那么究竟要做强者还是好人呢?许先生解释道:“孔子教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现在的体育精神"友谊竞争"也在强调不要为了比赛而比赛。体育的出现是为了世界的进步,和平更能加快世界进步的脚步。中国的好人思想可以和西方的强人思想形成互补,这样的精神也是我们可以贡献给奥运的。”许先生认为,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为了四年一届的体育盛事欢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