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27日电 赵杰报道:“第一次看到儿子亲笔写的信,感到他真的长大了、懂事了,感谢部队开展这样好的活动。”今天,北京军区某装甲团新兵营值班室接到新战士张文军父亲张力的电话,话语中荡漾着兴奋与欣慰之意。
为帮助新兵走好军旅生涯第一步,这个团在新兵中开展“一封家信”活动,引导新兵感念父母之恩,努力干好工作,建功军营。
“现在打电话多方便,还用得着写信?”活动之初,部分新战士也曾有过质疑。“写一封信既是与父母的对话,也是自我心灵的交流。电话无法表达的情感,文字可以表达出来。”课堂上教导员孙德林一席话,让新战友们提起了笔。
“你们为我操了很多心,可不懂事的我有时还因小事顶撞你们,请爸妈原谅!”独生子王凯华在信中这样写道。大学生新兵张德江用诗意的言语表达着心声:“以前你们的叮嘱和不断的唠叨,却成了如今我最惬意的回忆……”
在采访过程中,新战士们还主动展示父母的回信,少则两三页、多则厚厚一沓。“儿子,来信收到,字虽不多,却感受到了你真挚的心。”徐春林的父亲在信中激励着儿子。郭海燕的父亲意味深长地说:“选对朋友快乐一生,走入军营受益终身;拼搏一定会有收获,但付出一定会在收获之前。”
书写家信递真情,感恩心绪化力量。新训开始以来,这个装甲团500余名新战士积极奋进,练兵场上精神抖擞,正在你追我赶地向合格士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