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王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于昨日宣布正式成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治未病试点单位,也是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治未病建设基地。
北京中医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面积2000平方米,包括“三部一室”,即:健康管理部、特色医疗部、社会医疗服务部和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
据介绍,该院在“治未病”方面历史悠久,特色突出,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长期以来,临床医生在进行中医中药治疗疾病的同时,积极向患者教授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始终将中医“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有病防变”、“愈后防复”的预防思想贯穿于日常医疗工作中,体现在各个临床专业的诊疗活动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针灸科,对脑血管患者从发病到康复,从急性期到恢复期,采用中药内服、外用,针灸、功能锻炼等非药物综合治疗方法,形成了药物治疗、肢体康复、物理治疗、心理疏导等为内容的卒中单元,倡导中医“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新愈防复”,特别是康复治疗与药物治疗同步进行,抓住病人康复的最佳时期,大大降低了患者致残率,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康复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一个人来到该中心就诊,第一步是在健康管理部进行详细的“中医体质辨识”,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等方法,结合现代医学体检,采取个性化评估技术,让人了解自己的体质、状态和易患疾病。随后,可到健康调养咨询门诊室进行更为详细的咨询,在这里专家将根据体检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提供个性化疾病预防方案和因时、因地的养生调理规范,为其“量身打造”一套健康管理计划。而对于发现患有明确疾病者,专家会给出专科诊疗建议。最后,来人还可以到特色医疗部通过中药、针灸、按摩、拔罐等方法进行综合调理。该中心还将向所有前来就诊的人赠送养生计划,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社会医疗服务部侧重预防,逐步在社区建立“规范化、规模化、信息化”防治慢性病和老年疾病的管理模式,提高社区人群对慢性病的知晓率、控制率,降低社区人群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及伤残率。在社区定期开展中医健康大讲堂、太极拳等养生活动,宣传中医“治未病”的知识和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建立防治结合的服务模式。发挥社区卫生服务贴近群众、方便经济的特点,使之真正成为群众的“家庭医生”和健康顾问。从而,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自身建设能力,实现社区居民由被动就医向主动预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