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庄十二月二十九日电(记者陈国林)一个苹果收录的信息多达五十九项,能够显示其从“果园”到“餐桌”的全过程;蔬菜也有“身份证”,顾客在超市扫描,既可知道产地、生产日期、生产农户、品牌、是否合格、种源,甚至生长记录如施肥和浇水次数等等……这不是科幻故事,而是发生在河北,并正在进入普通民众的生活。
作为“京津菜篮”、“奥运厨房”的河北,决心以“质”取胜,维护“产地——河北”荣誉。以工业品和食品全过程电子监管建设为“信号”,京畿大省开始走进电子时代。
河北环绕京津,是奥运期间北京最大的食品货源市场。有关部门于八月下旬至十二月底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农产品、食品、药品、进京产品和与奥运有关的产品以及进出口商品,被列入整顿重点。该省省长郭庚茂特别指出,加强质量工作是打造“诚信河北”的重要内容,希望各地各部门从建设沿海强省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总体水平。
八月份以来,河北省制定出了二十多个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定,修订了四千零一十八个产品、食品的生产检测标准,制定了食品、特种设备、纤维制品等四十类产品的监管细则,深化、细化各项监管措施五百二十余项。初步建立了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完善了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
高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成为河北“以质取胜”战略的“主角”。该省今年建立了一百五十九个产地编码追溯试点,为农产品、工业产品质量追溯奠定了基础。实施检验检疫电子监管、加贴检验检疫标志等措施,形成了覆盖全部出口产品及企业的“闭环监管”系统。
高科技正在改变以往监管的人海战术。北京奥运协办城市秦皇岛由于蔬菜有了电子身份证,而成为中国首个蔬菜加赋电子监管码城市。邢台市质监局与富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的富岗苹果安全追溯系统,为每个苹果赋予了电子信息。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今天透露,专项整治中,仅该系统查处违法案件五千二百二十八起,涉案金额一千八百多万元人民币,移送案件七起,两人被批准逮捕,一人取保候审。
截至目前,该系统已完成整治前确定的六个百分之百目标。其中,十类消费品中的近两千五百家生产企业全部建立了质量档案;四千余家絮用纤维生产企业百分之百消除了“黑心娃娃”;六百多家农资生产企业获证并按标准生产,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提高到九十五点三,比整治前提高了八点三个百分点。国家质检总局确定的十七个重点区域的产品质量明显好转,企业生产秩序明显规范。
(责任编辑:肖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