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因为吸烟镜头太多,近期热播的一部反映旧都市生活的电视剧引起了“控烟倡导者”的联合抗议。烟草成了几十集作品中须臾不离的“道具”,被不少观众誉为“酷极了”的男主角,那吞云吐雾的形象,已经是不少青少年模仿的榜样。
有人统计了近两年的国产影视作品,36%有吸烟镜头,平均每部30个,每12分钟就出现一次。
据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无烟行动办公室透露,中国每年有70万人死于吸烟。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烟民群体呈现低龄化趋势,且每天有8万青少年成烟民。综合这些信息不难发现,阻止、约束吸烟镜头,对青少年有积极的影响,很有前瞻价值。
积极回应“控烟”的呼声,在影视作品中,特别需要编导的智慧。首先是艺术表达的需要,即在减少吸烟镜头与不损害表达效果之间寻找出路。与艺术上的智慧相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更大的智慧。影视剧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巨大,而负面影响也很大,来自国外的一项调查表明,经常观看有吸烟镜头电影的青少年,染上吞云吐雾习惯的机会比少看这类电影的年轻人多3倍。因此艺术表达与现实影响之间,更应当顾及并选择后者,而不是前者。美国电影协会在评定电影级数时,除了取决于电影情节是否涉及暴力、色情和污言秽语外,也日益重视起吸烟镜头。那么在吸烟大国的中国,一位负责任的编导,就更有必要高度重视了。
不得不说的是,仅靠编导的智慧是不够的,影视管理与教育疏导是重要的保障。在管理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吸烟镜头,努力倡导“无烟影视”,如果能够列入“限级制”,自然更好;而更重要的是要疏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系统,有必要形成合力,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正确看待吸烟镜头,区分艺术与现实的差距,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远离香烟,抵制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