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青海专电(记者郅振璞)青海省乐都县马厂、芦花、马营三乡是全省干旱贫瘠山区扶贫开发的典型地区,以及相邻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北山乡、甘肃省天祝县东坪乡,曾因贫穷迫使近三分之一的农民依靠卖血谋生养家而闻名。
近5年由于得到青海省委、省政府领导关注,加上国家实行义务献血制度,农民停止了卖血,通过扶贫开发、改善条件、劳力转移、调整结构、退耕还草等形式,开始走上致富之路。但是,由于山大沟深、十年九旱、基本生产条件改变缓慢,以及豆腐渣工程存在,这一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仍需继续加大力度,充分创造条件以跟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位于兰青铁路线北部山区里的乐都县马厂、芦花、马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北山四乡,加上乐都县李家乡共四五万人生活的地方,在青海海东地区统称为“下北山地区”。
这里,因处于脑山、深山地带,农民仅靠高山大沟广种薄收难以为生,所以,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上万名农民在甘、青两省多个城市和中心血站卖血为生、养儿育女。农民们一心想让下代子女“鲤鱼跳龙门”,飞出穷山窝,一些农民从十七八岁一直卖血到四五十岁,甚至一月要两次卖到800毫升。甚至不少农家祖孙三代、母子、夫妻、兄弟、姐妹,屡屡出现同堂卖血的现象。
这种令人心酸的贫困状态,一直为媒体所关注。
2002年下北山地区依然因贫困卖血现象,再次被媒体披露,从此得到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当年4月青海省委在民和县召开两县四乡扶贫会议,时任省委书记苏荣提出:“把下北山作为全省扶贫的重点,增加退耕还林(草)面积,增加异地调庄人口,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增加社会专项救助投入”,力争5年基本解决问题。接着,前任青海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宋秀岩近3年也常到这里问候节日、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今年7月,这里农民因利用李家水库解决5乡人畜用水,来信反映豆腐渣工程问题,很快引起省委书记强卫同志深切关注,并亲自月深入乐都县李家库区及李家乡调研。党的“十七大”前夕,记者们冒雨来到深山里的乡村看到,到处正在加紧弥补解决漫长工程上的问题。
从2004年以来,乐都县的三乡先后得到基础设施投入近5亿元,整村推进、社会救助资金近千万元,加上率先实行的“两免一补”减免农牧业税,救助贫困生七八千人,新通乡油路87.8公里,32村村路134公里。其它如水利、雨水窖、通电、公共设施也有一定改善,开始方便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贫困人口比重下降40%,群众再也不用靠卖血吃饭了。一般家庭靠退耕还林(草)项目,每年领补助粮、补助款和适当的家庭收入,解决了吃饭问题,尚有余粮。
下北山四乡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仍受严重缺水条件的制约,加之农牧业产业化尚未起步,这些山乡要迅速致富,仍然困难重重。当地干部反映,一是希望国家更大支持,通过“引大济湟”(黄河支流、兰青线上的湟水),解决下北山地区水利灌溉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干旱山区靠天吃饭问题;
二是在整个四乡乃至乐都县李家乡,全面正和各类扶贫资源,普遍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目前部分整村推进项目村又与未推进项目村拉开了加大的差距;
三是充分挖掘“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为深加工创造金融条件。试点村马厂乡甘沟滩村地处甘青两省交界上,周边三县6乡种植结构调整后,今年土豆丰收,一直想利用土豆和新建的棚窖,建设一个淀粉厂。这个项目仅需投资42万元,屡屡得不到解决。村干部反映,此项目发展起来,可以消化剩余劳力和毕业回乡青年,促使山里土豆增值,进一步带动种植业和家庭养猪业。对于长期依赖单一结构和卖血过日子的下北山各乡,一乡一业甚至集中一业或几业,可能是致富根本途径。
最后,不少村干部迫切希望加快这里各类农用人才的培训,一定要家家都有一个“明白人”,让他们产业能够成为贫困山区治穷致富的骨干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