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北京地铁5号线开通至今已经有两个多月了,最初设置站点的时候,并没有“天通苑”这一站。后来,10多位天通苑居民在网下成立了一个“加站推动小组”。加站,由虚拟到现实,变成了一项有组织的社区公益行动。如今的天通苑站是所有23个站点中客流量最大的站之一。 |
资料图:地铁五号线雍和宫站 |
资料图:地铁5号线站台示意图(点击小图看大图) |
【冰点】: 民意的重量
本报记者 董月玲
一项已经动工两年多的地铁市政工程,会因为沿线老百姓的意见,从而改变规划吗?
北京地铁5号线北经天通苑。天通苑是北京新兴的、大型社区,人口30多万。按照5号线原规划,人口稠密的天通苑,只设了一站。能不能在天通苑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再加上一站?
起初,这只是在社区网上论坛里说说的话题。
后来加上的这一站,就叫天通苑站。
今年10月7日,5号线通车试运营,在它23座车站里,天通苑站是客流量最大的站之一。
赶上大堵车时,能一个钟头不动窝
2005年7月的一天晚上,阮亚占像往常一样打开“家住天通苑”社区网,点开论坛。他是坛里知名人物,网名叫“超级马甲”。突然,一个帖子吸引了他的目光:《地铁5号线的车站位置——能因天通苑而变吗?》。发帖人叫“Newland”。
天通苑人,饱受堵车之苦。从天通苑进城,必经立水桥,在这区区两公里多的路上,赶上大堵车时,能一个钟头不动窝。早也堵、晚也堵,堵得天通苑上班族苦不堪言。所以论坛里,常能看到这样的“堵帖”:
“10号晚8:50,我坐车到太平庄路口又遇到大塞车,车流纹丝不动,只好下车走回西三区。回家一看,西三区路口真是壮观呀,还以为住长安街边呢!”
“今早立水桥大堵车。泥泞的路,焦急的心,我们向前、向前、再向前。钢筋铺路,围墙走人,条条道路通城铁,我们是聪明的天通族,我们的路在何方?”
阮亚占曾任职于湖南省交通厅,有10多年政府工作经历,现在北京一家公司做管理。他住天通苑西三区,平时尤其关注天通苑交通问题。北京地铁5号线开建时,天通苑不少地方还是大片空地。到了2005年,5号线修进天通苑时,空地上已是高楼林立,人口随之剧增。
像不少天通苑邻居一样,他也认为5号线设计不合理。“我们天通苑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是西二、西三、北一区,全是高楼,再加上正在修建的中苑,这几个区估算人口有11万。而5号线,在这个人口最集中的地方,恰恰没设车站,假如从小区中心地带,去南边或北边的车站,至少要花20多分钟到半小时,最远要走上两公里。另外,天通苑常住人口就有30万,如果集中到一个车站,肯定压力大,到时候会拥挤不堪的。”
其实,从2004年开始,就不断有人在网上发“加站”帖。比如:《请关注天通苑北部地区的出行,建议建设中的地铁5号线加站》。但大家觉得这事难度大,不知从何做起,所以应者寥寥,最后都不了了之。
那天晚上,看完“Newland”的帖子后,阮亚占心中一动。“我意识到,这事说不定能行,现在是个机会,如果想些办法,也许真能促成此事。”他当即用小窗功能,跟“Newland”进行一对一的沟通。
“Newland”本人就是一位轨道工程师,住在北一区。他认为加站,从技术上讲没有问题。阮亚占更有信心了,表态说:南移太平庄北站或加站,是自己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了。现在,我们先要做好宣传发动,让大家关注这件事,别再让帖子沉了。
他立马动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明南移车站或加站的益处和可能,并告知大家自己要写一个《行动指南》,现在收集信息,让网友多出主意。夜里1点多钟,“信息收集帖”写好了。阮亚占给论坛总斑主发信息,告诉他这个帖有多重要,关系到天通苑人的利益和未来,要求置顶。很快,帖子被总置顶发表。
又花了两个晚上,阮亚占写好了《行动指南》,在帖中,他呼吁天通苑的邻居们,用下列方式,迅速行动:
1、打电话。在本周内,给下列单位打至少1次电话。他列出了市长热线、市规划委、市人大、市交通委等部门的电话号码;2、寄信。在本周内给下列单位寄一封信,除了列出详细地址外,还写好三四种信的模版,从网上直接打印就得;3、发邮件。邮件内容也写好了,只要点开已经找到的邮箱地址,发就行了;4、登门拜访。有时间的老同志,请直接到有关部门面谈;5、发动亲朋好友,动用各种社会关系,想尽办法把意见反映到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让政府知道,让领导知道。
帖子最后,他说:“最关键的是我们一定要行动!想想,如果有1万人这么做了,会是什么结果?大家一起努力吧!用我们的行动,改写我们的未来!”
帖子再次置顶发出,反响很大,点击率达8000之多。“加站”,一下成了网上关注度最高的事。“大红鹰”就是这样被吸引进来的,后来,还成为“加站小组”的核心成员。他承认:“从一开始,我对加站并没有信心,觉得不可能,没有先例啊!”
“大红鹰”本名叫楼必成,今年34岁,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曾在北辰做IT。加不加站,应该跟他关系不大。他住天通苑老区,加上那会儿,因患股骨头坏死的疾病,连路都走不了,几乎是瘫痪在床。“但我想知道外边的事,想找点事情做,想多认识一些朋友,担心自己跟社会脱节。”病中,他先是和朋友一块创办了社区网,又通过网络,关心、参与社区里的事。
一批热心加站的网友,陆陆续续聚集在了论坛里。起先他们只是网上沟通交流,后来干脆网下碰头商量,就这样,自发地形成了一个“加站小组”。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