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报记者 喻彬 通讯员 周永龙 杨明伟
肇庆市鼎湖区教师黄丽群因病走下讲台,在小区内外从事志愿服务,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 17年前,肇庆市鼎湖区身患绝症的教师黄丽群就开始志愿服务社群,至今累计服务时间近10万小时,爱心撒满西江南岸。2007年,广东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中,黄丽群获得最高荣誉奖。2008年元旦前夕,记者采访了她。
家中开班辅导孩子 1989年春天,50岁的黄丽群得知患上恶性肿瘤乳腺癌后,没有畏惧。
她在医院做了两次手术,暂时渡过了难关。但由于术后体弱难支,她连抓筷子的力气都没有,生活难于自理,不得不告别了心爱的教坛,从莲花中心小学退休,回到高要老家养病。
几个月后的一天傍晚,黄丽群在小区里散步,看到几个小学生手执着砖头,故意砸坏花圃里的水龙头,感到痛心疾首。“对孩子的教育太重要了,我要在有生之年,教育好小区里的每一位小朋友。”从那天开始,她逐家逐户统计小孩的人数。由于身体虚弱,这项摸底工作她足足花了两个月时间。
黄丽群决定假期在家里办辅导班,辅导孩子们的功课,练书法,学跳舞,学唱歌,学画画等。南亭新邨小区共有16幢住宅楼,2200多名居民,大多数家长都忙于生计,疏于对孩子的教育。
黄丽群游说家长让小孩参加辅导班,可是她的热情和执着却让一些学生家长心生疑窦,都认为她是借发挥余热“赚外快”。黄丽群对他们表示:“不要一分钱报酬。”
那年暑假,黄丽群家中先后迎来了70多位小学生。她买来凳子、桌子,大热天还买来4台风扇,每天烧好6壶开水让小孩喝。她的无私奉献很快在高要城区传开。
每当寒暑假和周六、周日,慕名前来的小朋友络绎不绝,前来参加辅导的小朋友达1000多人次,她那不足60平方米的小家成了远近驰名的“育人基地”。屋窄人多,她在微薄的积蓄中拿出3万元,扩建屋子作为孩子们的学习场所。不少家长要求黄丽群接受孩子的学费,她都婉言谢绝。
带病进学校讲禁毒 黄丽群为了教育孩子远离毒品,找来禁毒宣传标语和宣传画,让小朋友观摩学习。她还利用辅导课通过练毛笔字等形式,对小朋友进行禁毒教育。她将“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大型横幅,贴在小区文化室里,小朋友以这8个字写成书法作品贴满学习园地。
高要城区的所有中小学,都留下了黄丽群的声音和足迹。她义务到各中小学对学生进行禁毒宣讲教育。为了搜集真实的反面教材,黄丽群深入派出所、戒毒所,与戒毒人员促膝谈心,早出晚归。
黄丽群不顾自己身患绝症,白天四处奔走,晚上整理资料写教案,“我最不愿看到孩子们学坏,尤其是吸毒”。多年来,黄丽群用大量活生生的实例教育青少年不要接触毒品,成效喜人。高要城区的中小学每到开学的时候,都会请她给学生上禁毒宣传课。黄丽群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禁毒使者”。
每逢6·26禁毒日,黄丽群都会开展“不让毒品进校园,让毒品远离我家”的宣讲活动,同时张贴打击“黄赌毒”的挂图、横额。
爱心引导浪子回头 小区卖豆腐花的老板娘说起黄丽群,赞不绝口:“她真是个大好人,这么多年来,帮小区修花圃,教育小孩,打扫卫生,帮助困难住户……”
为了对青少年开展第二课堂教育,黄丽群筹集3万元,建起一个露天的水泥运动场、一个面积达300多平方米的活动中心,添置乒乓球台、桌椅及3000多册图书,还建起一间有300平方米的文化、计生活动场所。
黄丽群注重用爱心引导失足青少年。社区里的小黄,当时是南岸镇小学的学生,调皮难教。在升初中时,没有中学愿意收留他。黄丽群得知后,上门恳求一所中学的校长:“孩子没有书读不行,你就收下他吧,我保证他以后不会继续闹事。”校长答应让小黄来“试试看”。之后,黄丽群一直跟踪关注小黄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对其循循善诱。小黄渐渐有了惊人的转变。
多年来,黄丽群先后帮助了11个困难家庭的少年儿童解决复学问题,还对12名有不良表现的青少年进行帮教转化教育。
黄丽群每天从事志愿服务12小时以上,天天如此。“她简直是一个工作狂,每天早出晚归,家里洗衣做饭都是我干。”黄丽群的丈夫刘沛清说。多年来,他一直默默地支持妻子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