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元旦前后,发生了两件和“牺牲”有关的事:一件是冯小刚的贺岁大片《集结号》在全国热映,据冯导自己说,片子的主题是“每一个牺牲者都是永垂不朽的”;另一件,则是洛阳发生了将烈士陵园毁掉改作商业墓地的事。
当然,后来洛阳有关方面解释说,毁陵的真实动机是为了重建,陵园主任也因为“急于求成”而被免职。
这两件事,有巧合的地方。比如《集结号》中的“九连”,就隶属于“中原野战军”,而原本安息在洛阳烈士陵园中的烈士,也属于“中原野战军”序列。
但我要说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想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洛阳的陵园主任,放到《集结号》里,编入“九连”,那他会不会也成为一个英雄?
我原来准备的答案是“不会”。因为在我看来,英雄总归有一点不同于常人的地方,至少他不会总想着自己,不会是一个纯粹的理性经济人。但陵园主任恰恰是这样一个理性经济人,即便按照洛阳官方的正式理由,他的“急于求成”,也无非是“为了追求政绩而不惜亵渎英灵”。一个视野超不出个人利害的人,又如何可能成为英雄呢?
但看了《集结号》之后,我又改变了答案。因为在这部电影中,英雄之所以为英雄,恰恰在于他们都是些理性经济人。他们走上战场,不是因为他们有任何崇高的理想和使命,也不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任何超越性的价值,而是因为别无选择。甚至连谷子地的不撤退,在冯小刚看来也是别无选择,因为撤退就可能被枪毙。
《集结号》的编剧刘恒说得很明白:“第一,我们不讨论战争有没有意义;第二,我们不讨论牺牲有没有价值。”冯小刚则说:“作为《夜宴》导演,我本身没有立场,都是剧中人的立场;而作为《集结号》导演,我的立场很鲜明:电影里的人不是自愿成为烈士,而是在被动情况下,他们把命都搭进去了。”
应该说,编剧和导演的这个创作理念,在电影里表现得非常清楚,北京电影学院崔卫平教授在看完电影之后不无感慨地写道:“这样一来,主人公谷子地与他的战友们已经不再是为理想而战。他们不再是为了"解放全中国",不再是为穷苦人不再受苦及当家作主,他们出生入死的行为,不再是任何自愿的牺牲和献身。”
牺牲如果仅仅是一种出于无奈的被迫行为,那陵园主任就没有任何理由不能成为英雄。他不需要对自己的价值观做任何修改,只需要早生几十年,再加上一些巧合,说不定现在他就恰好躺在洛阳烈士陵园中某座已经被摧毁的墓碑下。
只是,如果我们把《集结号》的故事理解为历史的真实的话,那我们就会得出一个荒诞的结论:洛阳毁陵事件,在情理上没有什么可指责的———既然躺在陵园里的人不过是一些理性经济人而已,那么我们又有什么必要尊重他们呢?难道只许他们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却不允许我们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吗?
一部自称是主张“每一个牺牲者都是永垂不朽的”电影,却不合逻辑地为亵渎牺牲者的行为提供了理由,这还不荒诞吗?
所幸历史的真实,并非如《集结号》所表现的那样。因为1948年的解放军,无疑是一支有理想的军队,并且这个理想得到了中国大多数民众的认同和支持。否则的话,我们就不能理解,为什么“小米加步枪”最终能够打败“飞机加大炮”,也不能理解农民为什么会用小车“推出来”淮海战役的胜利。也正是这支有理想的、正义之师在1949年取得最终胜利,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获得了新生。正因为如此,对于《集结号》和洛阳毁陵行为,无论其是“艺术”的表现,还是真实的存在,我们都不能原谅!
精品栏目推介
· 杨柳青
· 燕赵论坛
· 纵横谈
· 一线写真
· 世说新语
· 明星传真
· 名家
· 直笔春秋
· 心灵独白
多媒体数字报纸
快速阅读 全屏阅读 下载阅读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服务条款 广告业务 实习申请 网上投稿 新闻热线 友情链接
河北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center 2000-2007河北新闻网常年法律顾问:河北得正律师事务所李海峰 郝斌 虚假报道 有偿新闻 低俗之风 不良广告等问题 举报电话:88631166冀ICP证030017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