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呼和浩特1月4日消息(记者文伟通讯员刘国发)“虽然你不在家,但是我不害怕。工商局使我不再无助,个体劳动者协会又给了我一个家……”这是2008年元旦期间流传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的一首歌。虽然丈夫们在外务工,常年不在家,但鄂尔多斯市各行政村里的留守妇女们哼着这首歌,勇敢地挑起重担,撑起生产生活半边天。
1月2日,我们来到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棋盘井镇百眼井村,近距离感受了留守妇女们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态。整个村没有一亩耕地,牧民们只能靠买饲草料搞养殖或外出打工,劳务输出是全村重要的经济来源。男人们摈弃守土恋家的旧习惯,告别妻儿老小,走出去到外地打工养家。然而他们虽然寄回了一沓沓钞票,却难给家里的女人们带来欢乐。妇女们长年累月、里里外外一把手,忙完家里忙山上,脸上的笑容没了,无助的泪水多了。
针对这种现状,2007年下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工商系统和各级个体劳动者协会把帮扶“留守妇女”作为工作重点。全市各级个体劳动者协会、分会把“留守妇女”组织起来,选了组长,根据各家的实际情况,制定共同创业计划,变单打独斗为集中会战,集体应对春种、夏管、秋收三季繁重的劳作。劳动担子轻了,互相熟识了,大家闲来说说远方的他,唠唠明天的好光景,心情豁然开朗。“万名妇女闯市场,巾帼来料显身手”、“比才艺、比智慧、比心灵、比手巧”等各种活动让“留守妇女”们交流养畜经验,收集针线活、来料加工、养鸡等技术信息,她们还结伴去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等地考察。
来料加工具有就业门槛低、就业自由度大、就业拉动力大的特点,鄂尔多斯市工商系统让留守妇女发展来料加工,让更多的留守妇女在投身创业中接触市场,在创收中更新观念,从而在发展中实现技能提高。据统计,全市留守妇女已加工围巾、帽子65000多套,腰带53000余条,全年累计创造来料加工费 11万余元,加工人员始终保持在 300人左右,较好完成既定任务。
准格尔旗工商局充分利用十二连城乡五家窑子村靠近大路工业园区的地理优势,组织动员全村90%的劳动力走出村庄,并以发展特色产业为落脚点,发动留守妇女、老人发展家禽和牛羊养殖。工商局帮助引进项目,提供致富信息,推荐新品种、新技术,协调发展资金。城乡联动、共创和谐活动开展以来,共引进项目11个,提供各类信息300多条。
繁重的田地与家务劳动,赡养老人,抚育孩子等义务,使留守妇女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和生理方面的需求等,是留守妇女不得不承受的烦恼,面对诸多现实问题,鄂尔多斯市工商局组织留守妇女进行“维权聚焦”座谈,选取一个热点,邀请相关单位的专家、妇女群众等进行探讨。大家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
鄂尔多斯市的农村留守妇女正在逐步担当起家庭和社会生活的主角,身份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变留守为创业,在当地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