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大领导咱平民百姓很难见得着,没想到市委书记和市上各位领导为解决我的问题,3年来做了这么多工作,费了这么大劲。我在这里表示,坚决息诉,不再上访了!”这是在年前,银川市法制办主任办公室内,一位长年上访的老宋抒发了这样的感慨。
老上访的“不平事” 老宋名叫宋天仓,原银川市天马微型车配件厂的厂长兼法人代表。2003年,城市新区建设中,他所办企业房屋被依法拆除,经他本人同意,对其进行了补偿安置。事后,老宋对拆迁后的补偿安置结果不满,要求重新进行评估、补偿安置。有关部门依据相关规定拒绝了他的请求。
从2004年开始,老宋开始了持续上访。期间,他多次写信给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崔波和市政府领导,银川市规划局、土地储备中心、法制办、信访局等部门也均就这一问题进行协调,向他做了答复。但老宋就是对答复的内容不满意,认为政府是在推诿、搪塞。
2007年9月,老宋再次给崔波书记写信,提出银川市1998年开始实施城市房屋“一书两证”(即《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自己的房子是1991年建成的,不应适用这样的规定,应当按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重新进行评估,并按评估价补偿安置。
答复会,一解老宋“死结“ “老上访“所反映的问题引起崔波书记的关注,他批示银川市法制办主任马国华再次审核,并予以答复。马国华仔细阅读了老宋的上访材料,查阅了当年的相关资料,又根据上访材料中所举事例,分别到西夏区人民法院、市中级人民法院调阅了相关卷宗。
10月11日,一个由市委督察室、市信访局、市土地储备中心公务员参加的答复会,与老宋做面对面的沟通。马国华解释说:“1984年,国务院制定了《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989年国家制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这些都是城市拆迁所应遵循的法律法规。银川市"一书两证"制度并不是自己的创新,1998年通过的地方性法规《银川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只是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银川市实际情况做了细化和补充。你的房子虽然是在《银川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实施前建成的,但依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也应当具备"一书两证"。”
专题答复会后,老宋对市委、市府部门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表示感谢和敬佩,但他心中的疑惑并没有真正解开。党的十七大闭幕之后,他再次写信给市委书记和市长,表示对规划部门“一书两证”存在疑意。提出要“亲眼看一下"一书两证"”,并表示只要能证明1989年以后的合法房屋都具备“一书两证”,他就坚决息诉,再不上访。
政策解读事实说话,解开老上访“心结” 为彻底消除老宋的疑虑,马国华亲自到市规划局、城建档案管调出其本人所住房屋的相关规划审批材料。
2007年11月6日下午,专题为老上访宋天仓举行的政策解读答复会在市政府法制办召开。市委督察室、市政府法制办、信访局相关领导和老宋坐到了一起。马国华再一次耐心宣讲了银川市城市拆迁所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并按照老宋的要求,向他出示了自己所住房屋(1988年建成)的规划审批材料,即“一书两证”。至此,老宋才真正心服口服。3年的迷惑一朝得以解开,本来还有疑惑心理的他,终于展露出满意的笑容。
马国华语重心长地向宋天仓说:“你对政府的行政行为有异议提起申诉是宪法赋予你的权利,为你解疑答惑是我们的职责所在。问题弄明白后,希望你珍惜大好时光发展自己的事业,如果你以后在事业发展上遇到困难,只要是合理合法的,我们同样会尽力帮你解决。”政府法制办主任的手和老上访宋天仓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近年来,随着群众维权意识的提高,到党委和政府上访、申诉的人多了起来,一些上访是由于对政策和法律不了解和了解得不透彻引起的,一些则是因为某些部门工作方法不当造成的。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一直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内容。今年以来,银川市法制办就房屋拆迁等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多次与上访群众进行对话交流,对于所诉事项符合行政复议受理范围的,严格依法办理;对于不符合受理范围和受理程序的,也不推诿,而是耐心予以政策解答,在转变机关作风、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受到了来访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