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石家庄1月5日电(记者王明浩)今年41岁的沧州市市民李先荣下岗多年,丈夫残疾、孩子上学,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近日,沧州市运河区经过入户调查,将李先荣确定为“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对象,在为其“送岗位,送政策”的同时,还免费提供技术指导。
很快,李先荣成为一名“保绿员”,每天工作6小时,除去3项保险,月工资450元。
2007年7月份,河北启动实施“关爱零就业家庭”活动以来,累计消除“零就业家庭”11027户。截至2007年11月底,河北“零就业家庭”已实现“动态为零”。
河北各地完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服务平台。保定市建立“零就业家庭援助基金”,针对“零就业家庭”中生活困难、子女上学、危重病人等情况,给予紧急资金援助。秦皇岛在早市购买摊位,“零就业家庭”成员做生意不但享受免税费等优惠政策,还不用缴摊位租金。张文才下岗后,在夜市摆地摊卖布,夜市取消后,一家成了“零就业”。但不久,老张被安置在早市摊位,摊位费免了。
对于困难家庭,河北提出“一户一策,一人一策”,有针对性地帮扶。2007年11月16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处级以上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与石家庄市43户“零就业家庭”结成帮扶对子。他们及时走访,制定帮扶计划,提供就业训练,联系用人单位……
为提高“零就业家庭”就业成功率,河北要求各地深入挖掘社区就业潜力,充分发挥县(市、区)劳动就业局和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站的作用,大力开发保安、保洁、保绿岗位,发展托老、托幼、托病服务,推行家政服务、配送服务、公共管理的社区就业模式。张家口市胜利路街道办事处同辖区内二五一医院联合成立“天使陪护中心”,由办事处组织,医院负责培训,开展陪护工作,300多人实现就业。
河北各地还创新“零就业家庭”援助方式。在石家庄,市政府与“36524”连锁超市共创“千店万岗”关爱“零就业家庭”的岗位开发模式,计划到2009年底,提供1万个就业岗位。秦皇岛投资6600多万元建成“再就业孵化基地”,通过招商引资,选择企业进入孵化基地,通过免费提供厂房和税费减免,扶持基地内企业做大做强,为下岗失业人员及就业困难家庭成员提供岗位4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