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湖北库区三大重要考古发现出炉
郧县辽瓦店子遗址、郧县乔家院墓群、武当山遇真宫遗址昨日被评为南水北调工程湖北库区2006至2007年度三大重要考古发现。记者昨从省文物局获悉,这是经过初选后,省文物局聘请省移民局、省南水北调办、省社会科学院、省考古所等单位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审组,经过投票评选出的结果。
发掘面积相当于三个洪山广场
湖北省文物局三峡·南水北调办主任王风竹昨日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涉及湖北库区规划总发掘面积33.34万平方米,相当于三个洪山广场,共有文物点161处,其中地下文物137处;地面文物24处,涉及建筑总面积1.73万平方米,文物保护总经费28098.51万元。
据介绍,南水北调工程是继三峡工程之后,我国又一项跨地区、跨流域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淹没影响涉及湖北省十堰市“一市二县二区”(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张湾区、武当山特区)。作为长江、黄河流域古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融合的重要过渡地带,这里的文化遗存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此外,引江济汉工程涉及文物点23处,兴隆枢纽工程涉及文物点7处,规划总发掘面积7.261万平方米,文物保护总经费3626.45万元。
抢救大批文物保护项目
我省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据悉,在《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没批准前,国家有关部门启动了部分文物抢救工作。2005年8月、2007年4月国家分两批批准我省丹江库区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共26处,文物保护经费共5005万元。
抢救了一大批文物保护项目,到目前为止,共实施发掘项目43处,已超出国家两次批准的26个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累计完成了勘探面积372.72万平方米,发掘面积9.7万平方米。其中,郧县乔家院墓群还被国家文物局列为“2006年重要考古发现”,郧县辽瓦店子遗址发现的丰富的夏商周时期的遗迹、遗物已引起考古界广泛关注。同时,完成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武当山古建筑群组成部分之一的遇真宫原地抬升保护方案的论证。
至少10个考古成果属首次发现
发掘过程中,我省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文化遗产。从发掘项目的初步整理看,我省已取得各时期的陶、瓷、铜、铁、银、玉、玛瑙、石等珍贵文物1.6万余件,其中至少有十个以上的考古成果属于第一次发现。其中,在丹江口金陂墓群发现的彩绘陶璧、结构独特的陶仓、在丹江口北泰山墓地发现的龙形把手铜杯和在郧县上宝盖遗址发现的陶质“鸳鸯火锅”等文物,其制作之精美,保存之完好,堪称库区发掘文物中的瑰宝。
南水北调博物馆展出309件文物
据了解,2007年6月7日,省政府批准十堰市博物馆加挂“湖北南水北调博物馆”, 7月1日建成开放。省文物局与十堰市政府联合举办了《南水北调湖北库区出土文物展》,展出2005年以来库区出土珍贵文物309件。开馆第一个月,免费接待22万人次。
我省还大力打击了一批文物违法犯罪分子。2007年6月,郧县五峰乡乔家院墓地发现被盗情况后,省文物局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全力联合公安部门,经过近3个月的侦查,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挖出5个跨省盗窃古墓、贩卖文物的团伙。
本报记者 刘渐飞 吴丹
三大重要考古发现
郧县辽瓦店子遗址:清理新石器时代以来灰坑近400座
位于郧县柳陂镇辽瓦村汉水南岸的二级台土上,海拔153至156米,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武汉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从2005年3月开始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通过两年多的勘探发掘,共揭露遗址面积455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以来各时期的灰坑近400座,墓葬50多座,以及环壕、房址、陶窑等遗迹。
郧县乔家院墓群:北部呈“凸”字形
位于郧县西部山区,隶属于郧县五峰乡肖家河村管辖。墓群位于汉江上游南岸的台地上,海拔为165至220米。乔家院墓地北部呈“凸”字形,濒临汉江南岸,汉江径流自西向东环绕墓地的西部、北部和东部,形成三面环水的地形。
武当山遇真宫遗址: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十堰市武当山遇真宫村,坐南朝北,背倚凤凰山,面对水磨河,左为望仙台,右为黑龙洞,山水环绕如护城,故有“黄土城”之称。海拔160米。遇真宫建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为明成祖敕建。遇真宫主体由中宫、西宫和东宫构成,平面呈曲尺形,宫墙周长697米,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现存宫门、宫墙、龙虎殿、真仙殿残迹、配殿、斋堂、耳房、金水桥等地面建筑,多属中轴线祭祀区(中宫)的主体建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遇真宫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