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军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座谈会上,一段视频录像引人注目:荒芜海岛、峻岭崇山,一枚枚“倚天长剑”拔地呼啸命中目标。旅长王小华告诉大家,如今,该旅作战能力有了新的提升,而擎起这一枚枚“倚天长剑”的,正是这个旅大学生干部人才方阵。
不拘一格选人才 茫茫戈壁,劲风狂舞,黄沙漫卷。
这个旅某型导弹改进效能评估试验即将点火,谁将成为点火“金手指”,成为上下关注的焦点。旅党委很快给出了答案,让许多人想不到的是,刚从解放军装备指挥学院深造归来的大学生干部、发射二营营长靳宏标,在众多人选中脱颖而出。
执行发射任务结束不久,旅装备部部长位置空缺,一些“老资格”的机关科长跃跃欲试。让大家想不到的事再次发生,任正营职还不满两年的靳宏标走上旅装备部部长的岗位。消息传开,一些官兵不解:“凭啥好事都轮到他?”
旅党委推荐使用靳宏标自有道理。
“提拔使用干部事关部队建设大局,不是排队买票,讲先来后到,更不能搞迁就照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选准配强。一些大学生干部虽然年纪轻、资历浅,但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对他们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他们的工作干劲就会增长十倍,更有利于推进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旅党委打破常规,大胆使用优秀大学生干部,积极为他们搭建干事业的舞台。
第 1 2 3页
当上装备部长后,靳宏标把组织的信任化为工作动力,全身心铆在岗位上。当年旅队就捧回了军区“装备管理先进单位”奖牌,随后又夺得了军区“十五”期间装备“三化”管理达标先进单位锦旗。
靳宏标的成长经历,只是旅党委为大学生干部搭建干事业舞台的一个典型事例。如今,这个旅60%以上的大学生干部走上营连主官和重要技术岗位,近80%的大学生干部立功受奖,由大学生干部领衔或参与的30余项技术革新成果在全军推广,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24项。
放眼长远育人才 去年7月,上级分给旅里一个报考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名额。旅党委再三权衡,决定推荐技术营助理工程师王伟作为送学人选。
消息传出,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学历不等于能力,王伟是业务尖子,素质已经很高,上不上研究生无所谓;王伟正负责一项重要课题攻关,他一走课题势必半途而废,为旅里“贴金”的项目就会流产……
“宁愿眼前少拿个奖项,也要为干部的长远发展着想。”旅政委羊敏君的态度非常鲜明,“培养大学生干部不能"拔苗助长"、"小富即安",而要"垒炉添薪",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果只使用不培养,他们迟早会"才源枯竭、油干灯熄"。”旅党委研究决定,保送王伟读研,他的攻关项目由旅“尖子人才库”成员、技术骨干赵子民接替。
旅党委针对新毕业大学生干部指挥缺素养、带兵缺招数、管理缺经验等不足,在每年大学生干部报到后,都安排他们下连锻炼一个月,熟悉基层,夯实发展基础。旅里每次执行导弹发射演习任务,都把大学生干部推向前沿;每次进行重大课题研究,都吸收大学生干部参与。旅里设立尖子人才库,成立工程师办公室,并与科研院所联合办学,帮助大学生干部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
第 1 2 3页
不带偏见用人才 鲜花,证书,掌声。
旅科研成果颁奖会上,在重大课题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学生干部、旅通用装备科科长潘永森,从旅长王小华手中接过一本烫金证书和10000元奖金时,禁不住热泪盈眶。
前年,潘永森也曾流过一次泪。当时,他因违犯部队纪律,受到严肃处理。潘永森一度感到前途渺茫,变得消沉起来。旅领导找潘永森谈心,引导他正确对待挫折。
领导的关爱使潘永森从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中。他发现旅里安装的某型电子监控设备存在自身防护性能差、使用操作复杂、监控效果不佳等问题,于是产生了研制某新型电子监控设备的念头。
“大胆地干吧,组织就是你的靠山!”旅党委了解到潘永森的想法后,给予充分肯定,还下拨了专项研制经费,专门成立了科研攻关小组,抽调两名技术骨干给潘永森当助手。科研小组在潘永森的带领下,终于成功研制出某新型电子监控设备,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 1 2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