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对种植由CGIAR下属的国际马铃薯中心、云南师大和云南省会泽县共同选育的“合作-88”,获得稳定收益满怀信心。
采访约定的时间已过,记者起身和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秘书长王韧告辞。“看日程安排,您最近会去太原……”这句无意的一问让王韧顿了一下。他的视线从眼前的笔记本上移开,转望窗外,说:“喔!我准备回趟太原老家,去给父母扫墓。又要远行了……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子女远行之前一定要去和父母告别。
我7月23日正式到CGIAR上任,没来得及回家乡。现在去也算是完成这个心愿。”
对农业的感情从山西开始 “认真处事、诚实待人”是王韧竞聘CGIAR秘书长演讲的结尾句,也是王韧的人生理念。早年在山西的生活,对王韧人生理念的形成影响不小。
“还是山西人能吃苦,认准就干,比较实在的性格影响我较多”。生长在山西的王韧说,“中学毕业以后在山西临汾插队当农民,对农业的了解,对农村和农民的感情也正是从那里开始。”让他同样忘不了的,还有山西长治的山里生活:“那时我上中学,周末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帮老父亲把水缸挑满。山里的井都是几十丈深……”,王韧一边比画着,一边说着山西的故事。
1979年,王韧考上了中国农科院研究生;1982年,成为中国农科院第一批留美博士;2000年,加盟国际水稻研究所……离家乡越来越远,但乡土情却依然未变。有媒体这么形容山西的经历对王韧的影响——“它成了王韧人生旅程中垫底的那碗酒”。
当王韧告别工作了7年的设于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时候,有外国媒体采访王韧说:“从山西到菲律宾,是一段很长的路。30年的旅程中,王韧一直为让世界更美丽而努力,他做到了!”
CGIAR首位华人秘书长 时间回到2007年3月,在CGIAR总部,王韧登上演讲台:“CGIAR就像是一个航天飞机系统,科学委员会和总主任好比是宇航员;各成员国则是燃料箱助推器;下属的15个研究中心就是航天飞机,是完成任务的主体;而秘书处及其他指导委员会就是地面控制系统……”这个比喻不仅在之后广为流传,更使王韧赢得了竞争。
王韧上任,大家关注的不仅仅是他“CGIAR首位华人秘书长”的头衔,更多的是寄予对他上任后工作的希望。有媒体如此评价——“王韧已成为中国参与国际农业科学技术议程制定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性人物”。对此,王韧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做了国际农业组织的领导,象征性的作用更多一些,因为真正的决策权不是在我一个人,但我可以把对中国的了解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了解,带到CGIAR中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