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生活567》首页
小男孩掉入的管桩
大家都知道,每到了新鲜环境,孩子总是喜欢瞪着大眼睛,寻找着一切他认为新奇的东西,有时间他们还会尽力感触一下新环境,摸一摸,碰一碰,我小的时候就挺淘气,就爱四处乱跑,结果挨了不少骂。前不久,一个3岁大的小男孩跟打工的父母到云南昆明的陆家营村,就跑出去玩儿,结果玩出大事来了。
原来男孩是在一个工地上玩,工地上的工人都在忙着干活,谁也没注意到周围有什么异常。幸好男孩的邻居发现他不见了,赶紧告诉了他妈妈。
这时,工地上的人得知有孩子掉到了打桩洞里,也纳闷孩子是怎么掉进去的,但救人要紧,他们迅速拨打了急救电话。昆明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一中队的官兵迅速赶往现场,医疗急救人员、公安警务人员也相继来到现场。
昆明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一中队班长敖文杰说,他们以为是掉到很大的井里。中队长张艺钟说,走进一看才知是一个管桩井,就是打地基时用的管桩井。
男孩掉进的管桩井也叫打桩洞,里面是一根空心的钢筋混凝土柱,工地上还有一些,它的长度有23米,内径有20厘米。
中队长张艺钟说,相当七层那么高的楼房,就太深了。
战士罗午说,感觉小孩没希望了,人是下不去了。
小男孩的母亲坐哭在地
男孩的妈妈吓得瘫坐在地上。由于里面太黑,他到底在这个打桩洞的什么部位,还无从判断。
据村民说,掉进打桩洞的男孩叫小凡,今年才3岁,早上才和妈妈从崇明老家到这里看望打工的爸爸的,谁能想到出门才玩一会儿就出事了。
男孩妈妈说,喊了两声,下面也没声音。
既然喊小凡,他没反应,大人又下不去,那如果他还活着,怎么才能把他救上来呢?
医生说,注意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保证他不缺氧。可输送氧气的过程中,又一个问题出现了。
张艺钟说,放到下面,这个管子毕竟容易脱落。
而且,医生说就算把氧气送到了打桩洞,还容易引发另一个问题。
救援部队动用了掘土机进行救援
社区医院医生说,怕长时间供氧,引起氧中毒。
于是,为了解决孩子缺氧的问题,消防官兵调来了空气呼吸器。
张艺钟说,把剂量开小,这样保证下面有足够的空气,让他能正常呼吸。
空气、氧气都准备足了,但身在洞底的孩子还是没有任何声响喊话。他掉下去快两个小时了,随着营救时间的拉长,他还可能受到什么威胁呢?
医生说,一个是寒冷,一个是低血糖。
解决的办法就是加快营救速度,可孩子在打桩洞底部,下面黑洞洞的,到底怎样才能了解下面的情况呢?
后勤班长周剑说,电筒照下去,用灯照下去了,下面看不见。
被掘土机挖开的一个个洞
张艺钟说,有劲用不上的感觉,很无奈的感觉。
电筒、大灯都派不上用场,小凡的妈妈看到这么久孩子都救不上来,坐在地上止不住地哭。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
村民说,大家不可能见死不管,大家都着急孩子的安危。
小凡爸说,想过孩子没命了,没有了。
大家都想快点救出孩子,可如何看到打桩洞底的情况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营救人员。
营救人员赵勇说,他们知道了西山区公安分局有一台水下可视仪。
于是昆明市西山区公安分局的水下探测仪被调到营救现场。
忙碌的救援现场
把水下探测仪的探头放到洞里,从地面上的监视器就可以看到洞底的情况。到来让营救人员再次看到了希望。
张艺钟说,直接可以看到小孩的情况,这时突然给他们增加了精神。
就在这时,几瓶氧气都快用完了。
新的氧气瓶运来了,视频探头也放了下去,可过了好半天,也看不到孩子的踪影,孩子到底卡在了什么部位?大家的心都悬着。孩子的妈妈这会儿也突然跑过来要看,大家怕她太激动,把她拦住了。而打桩洞边,大家的视线随着摄像头向下推进,到了20多米以后,突然停住了,仔细一看都是衣服,难道孩子还在下面?正当大家要继续看清楚时,水下探测仪忽然不显示了,原来是供电断了,大家赶紧去找新的电源,同时商讨营救方案。
赵勇说,第一个就是想办法用钩子,看能不能给他钩起来。第二个就是挖掘机掘土,掘土下去以后,分段破拆,把小孩弄出来。第三个就是拔桩。
然而孩子的具体位置还不清楚,拔桩可能面临管桩破裂和渗水,大家决定放弃拔桩的做法,为加快营救速度,将前两种办法同时进行,准备一面用钩子救,一面在旁边开始挖土。
张艺钟说,这边挖起来以后,一节节下去,逐渐下去,不可能一下子挖深,挖不掉。所以必须从那边开始,形成一个通道。
医生在救援现场不断给洞中输氧
洞口边上,营救人员希望能在放下钩子的同时,听到孩子的声音,他们再次尝试着喊话,然而围观人群的声音越来越大,他们根本无法判断底下的声响。
公安局长说,把这边人全部喊走,要不没办法。所有的人必须走开。
另一些人为了保证挖掘的正常进行,将打桩洞周围的氧气瓶和一些工具相继挪走。现场的消防官兵又找来了海绵垫和PVC管,固定在洞口,做到既不影响孩子呼吸,泥土又不会往下掉。
工地上两台挖掘机和推土机开始在出事管桩周围挖土。
此时,水下探测仪的电源问题也解决了,为了清晰地看到洞底的情况,营救人员拿来了两个挡板,大家都紧紧地盯着显示器。
很快大家发现小凡的身体在微微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