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赵娜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赵娜
新华网消息:2008年1月8日(星期二)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介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路透社记者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中国《食品安全法》是否在今年“两会”期间发布?这个法律的发布是否会影响中国的食品安全?第二个问题是,水产品特别是鱼类产品方面仍然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
高鸿宾《食品安全法(草案)》国务院已经审议,全国人大还要进一步审议。
农产品已经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来规范。为了提高中国食品的监管水平又制定了《食品安全法》,这个法会进一步提高中国食品安全的水平,同时会进一步加强监管。这对生产企业、经营者、消费者都是有好处的。
第二个问题,毒水养鱼问题。《纽约时报》有一篇报道说中国在毒水里养鱼。我想大家是有常识的,毒水里能养鱼吗?鱼能在毒水里活着吗?我个人认为这个报道有点耸人听闻,误导公众。中国对于水产品养殖已经制定了若干的标准、若干的制度、法律。我们已经在31省市自治区建立了渔业环境、病虫害防治和水产品质量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承担污染物残留监控的任务。2006年我们对22个省市的19种水产品进行了检测,检查样本5479个,检测合格率98.6%。中国每年的水产品出口量达到270万吨,出口检测合格率在98%以上。我同意说个别企业、个别产品有问题,但是决不是普遍的,决不是全局,决不是全部。所以请你回去转告《纽约时报》,下次再写这样的新闻的时候,注意核实一下。
中国日报记者第一,你在发言中提到,要建立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不合格产品销毁和召回制度。请问是否有时间表?是农业部独家行动还是联合其他有关部门?
第二个问题,你说要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建立一个既符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和消费特点又与国际食品法典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请问我国的农业生产实际和消费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标准体系的建设有哪些具体影响?
第三个问题,上月底,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生了禽流感,当地已经灭杀了三万多只家禽,因为当地处在候鸟南迁的时季,请问鸟类的迁徙会不会加重禽流感的传播,当地有没有监控的措施?
我先回答第三个问题。冬季候鸟迁移,如果带有禽流感病菌,就会加重禽流感的传播。新疆发生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了,而且控制的效果比较好。我们对禽流感等疫病,都是严格监控,一经发现,及时控制,杜绝蔓延。
第二个问题,中国的食品消费水平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是一致的。过去几十年的努力奋斗主要是为了吃饱,我们讲究的是农产品的数量,要保证供给充足,那时候关心标准的人不是很多。保证了数量、供给充足以后,大家开始关注质量问题,要吃得更加健康、吃得更加安全。这是中国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问题。
中国有2.4亿农户,都是农业生产者、农产品的供给者,这是中国的特点。如果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看看,那都是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和我们两亿多农户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管理一个农场和管理一户农民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中国的特点。我们是在这个基础上提高中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所以说任重道远,任务很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是一次专项整治能够全部解决的。但是也不能说因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的质量安全水平就应该低,不是这样。我们要努力提高我们的标准,力争与国际接轨,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第一个问题,我刚才介绍的是收缴高毒农药,就是甲胺磷、对硫磷等五种高毒农药。现在农产品包括生猪,以后会扩大到牛、羊,都有一个标识制度,猪要戴耳标,叫二维码。戴这样一个标识,从生产开始到屠宰、运输、加工,是全过程监管。如果某头猪在屠宰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顺着耳标这个二维码一直追溯到源头,谁养的?养殖过程有没有问题?是否使用了瘦肉精?如果发现问题,第一要追溯,要惩罚这个生产者,同时这个猪要做无害化处理。我说的召回和追溯制度是这个意思。比如说农产品批发市场有一个检测制度,进入农产品市场的大门,就对农药等污染物是否超标有一个检测,如果超标了,就要就地销毁或者拒绝入市,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
(责任编辑: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