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海口1月10日消息(记者朱琳通讯员蔡春妮) 海口海关的统计显示,2007年海南口岸农产品出口总值首次突破3亿美元,达3.2亿美元,同期增长32.5%,已成为是海南口岸仅次于成品油的第二大出口商品。
而出口环境的优化成为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因。
据了解,2007年海南口岸的农产品出口中,水海产品是最主要的品种。这其中经深加工的水海产品出口比重比2006年提高了2成,产品结构得到优化。另外,2007年海南对俄罗斯出口成倍增长对俄罗斯出口水海产品、菠萝罐头和胡椒等价值1524万美元,增长4.4倍。份额从2006年的第12位已经跃居第4位。俄罗斯已成为继美国、日本和韩国之后海南的第四大出口市场。
海口海关表示,海南外向型农业规模化的提高使得海南农产品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保证了出口的稳定快速增长。另外,2007年海南口岸高效便捷的通关效率也成为出口高速增长的助推器。据了解,海口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联检部门采取了包括“预约通关”、“加急通关”等措施在内的一系列快捷通关措施,有效保证了具有鲜活、易损易腐的特点的农产品通关效率。2007年,海口海关对农产品出口的平均通关时间已由此前的78分钟减少到现在的36分钟,通关速度提高了一倍以上。
据有关人士分析,随着海南省支持外向型农业发展力度的加强,海南农产品深加工程度特别是热带水果加工转化率的提高,以及花卉等热带植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预计2008年海南口岸农产品出口结构将会进一步优化,出口总值仍将呈现大幅增长态势。
资料:海口海关的前身是成立于1876年的琼州海关,从宋朝开始即为我国重要的口岸之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海口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首先向英、俄、法、美以及欧洲各国开放。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口海关,在海关总署集中统一领导下,担负海南地区的海关监管、征税、查私三大任务。
(责任编辑: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