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这天,柏景林显得很兴奋。他刚与心目中的“理想伴侣”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沈鼓集团”)签约,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同样感到兴奋的,还有柏景林所在的沈阳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党总支书记李彪。
“今天我们有3个学生签了沈鼓集团。”李彪告诉记者,沈鼓集团只招强手,过去学校联系过几次,对方都不愿接收应届毕业生,理由是“没有实践经验,还要培训”。
毕业前,柏景林自己找上沈鼓集团,他觉得自己“能干活儿了”。这种自信来自一张“高级工”证书,更受益于3个半月扎扎实实的技能培训。
“双证”探索为大学生添双翼 近年来,老工业基地沈阳的发展遭遇瓶颈,高技能人才匮乏成了一道绕不过的坎儿。理工类大学生就业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企业招聘要求操作经验,应届毕业生去不了;做一线工人,大学生也不愿意去。
2005年8月,由团中央命名的第一家“全国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在沈阳成立。团沈阳市委随即推出了基地第一个品牌工作项目——高技能人才“双证”技能培训班,根据优秀在校大学生和优秀青年技术工人应聘工作的不同需求,分别颁发“技能证书”和“学历证书”。
2006年6月3日,第一期“双证培训”开班,来自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广播电视大学的41名机电等相关专业大学生,利用节假日,累计受训3个半月。技能班实际培训成本在5000元以上,为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团市委为学员负担了80%的学费。
培训班由团沈阳市委与沈阳市规模最大的万人中职学校——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共同开办。该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都是一线工人正在使用的大型设备,专业为数控机床,基础专业,应用广泛,这两年就业形势又好,月工资起价都在三四千元。
“有市劳动保障局等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认可,加上出色的培训合作伙伴,我们能帮大学生提前5年拿下"高级工"职业资格证。”负责“双证班”运作的团沈阳市委青工部部长张子明自豪地说。
沈阳工程学院2004级大专生刘印,是第一期“双证班”学员。他从技能班毕业后顺利通过职业鉴定,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刘印应聘的第一家企业是沈阳特变电工。
起初被认为有点儿专业不对口的刘印,干了3个星期就得到了企业领导的认可——参加过双证班培训的,动手能力强,明显高出一般学校毕业生一个档次。领导问,“还有没有像你这样的?再给我找几个”。
2007年的第二期“双证”技能班增加了中德合作培训项目,学员可以参加德国数控车工技师(AHK)资格认证考试,在德资企业就职。这期接受培训的44名大学生中有43人来自沈阳工程学院。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沈阳工程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李彪说,为得到更多社会资源的扶助,让自己的毕业生满足社会需求,学校考察了多家社会培训班,最后选中了团市委的“双证班”。
“学校的实践教学是基础性的,要保证理论课时,不能脱离国家的高校教学体制,创新不太容易。”李彪说,组织参加“双证班”从根本上弥补了学校实训不足的缺憾。
大学生新理念:做一线工人,不亏 让企业认可学生相对容易,而大学生就业的更大难题则在于,择业观念难以转变。尽管很多应用型院校一再强调面向生产一线培养人才,但同学们的就业期望值仍居高不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双证班”的探索,给大学生就业观念带来意想不到的转变。
2009年才能毕业的彭磊,现在已经为就业做好了两手准备:应聘工艺员、检验员,或者去一线做加工工人。“以前老觉得大学毕业当工人,亏了。”彭磊说,“双证班”的技能培训对他的冲击很大。
“强化培训期间,选材、绘图、加工、检测工件,整个流程都要自己完成,学到了很多东西。”彭磊说,以前学校怎么强调“培养一线工人”都没用,这回亲自体验一把,才认识到一线工作的责任和重要。他还记得一德国老师在技能班上说过,“在德国,技工很受尊重,待遇也高”。
彭磊的同学李倩过去对“双证班”一直持观望态度,“我觉得女生就应该坐办公室,做设计。”最近,通过和参加过“双证班”的同学交流,她“想明白了一件事”,“不下一线实践,怎么知道我的设计符合生产要求?如果设计不符合要求,那生产出来的就是次品。”李倩打算赶在毕业前,参加下一期技能培训。她告诉记者,今天愿意摸车床,没准儿明天就能接受当工人,凡事总有个开头。
“双证培训”将逐步深入 有人问团沈阳市委副书记张洪利,办班规模为何这么小?张洪利说,一班20人,四五台机床,教学效果最好。“双证培训”模式还在探索中,共青团组织资源有限,想做事,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做精做实,逐步深入。
两年来,已有85人走进“双证班”参加培训。其中有31人已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了“毕业生全部就业”。还有10人正参加新一轮就业竞争。毕业生中约一半人在鞍钢、沈飞等大型国企扎了根。另有一半学生在民企就职。
第三期“双证班”又要开始招生了。据了解,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扩面”:“招50~80人,多联系些学校”,还要争取满足一些文科生参加培训的需要。团沈阳市委书记肖坤说,“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是共青团组织积极协助政府做好青年事务的重要举措。今后,我们还将争取更多的财政经费支持,把此项服务做得更好,覆盖面逐年扩大。”
沈阳市劳动局技能鉴定中心主任王庆明告诉记者,与团市委联合开办“双证班”,是激发大学生参加实践的热情和重振沈阳老工业基地技工招牌的重要举措。劳动部门将在全市25所高校开通“职业技能鉴定直通车”,为的是让更多大学生能在学校里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在进入职场前先拿到各种技能证书。本报沈阳1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