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广州1月11日电(记者罗艾桦)2007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超过7000亿元,增幅14.5%,万元生产总值平均能耗下降4%左右;继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后,“国家卫生城市”也有望花落广州;涵盖“三农”、就业、教育等11个方面的“惠民66条”条条落到实处。
党的十六大以来,广州市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经济社会发展迈上又好又快轨道,经济、生态、民生“三驾齐驱”。
广州GDP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在全国大城市中连续18年居第三位。同时,“三、二、一”都市型产业结构初步形成,尤其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50%,第二产业日益向着以汽车、石化、造船等支柱工业为标志的适度重型化和以信息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为依托的高级化攀登。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广州也注意生态建设。早在2000年,广州就把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写进了“十五”计划,先后展开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大行动,启动了“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关闭、搬迁了老城区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大中型企业183家。如今,羊城生态文明建设初露端倪。
社会建设被放在突出位置上。去年5月,广州出台了《关于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若干问题的决定》,市民亲切地称之为“惠民66条”。半年多来,“66条”条条落到实处。全市50多万退休人员养老金得到调高,288.6万人参加了工伤保险,统计在册的5643户双特困户住房问题全部解决;培训农村劳动力55941人,农村义务教育完全免费,17.96万“农转居”人员享受了社保。
今年,广州的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3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