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匆匆赶到家,客厅里空无一人。又跑到卧室,才发现他们跪在凳子上,像孩子一样把头伸出窗外东张西望。
我赶紧喊了一声:“爹,娘,你们干吗呢?”
爹扭过脸看到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哦,你回来了。天晚了,看你还没有回来,我们就在这里看看……你瞅,你娘还在那里看呢。
”他像推卸责任一样,赶紧把目标转向我娘。
娘的耳朵基本上听不见任何声音了,现在所有的交流都靠手势,就像哑语。我上前拉了拉娘的手。
娘回过头看到了我也笑了:“看了半天,咋没看到你呢?”
我说:“我骑摩托车,戴着头盔,跑得快呀。”也不知她听懂没有,她舒了一口气,把身子抽回来,又一点点挪下凳子,搀着爹,一步步摇回客厅。
我跟着他们走回客厅,把电视机打开,眼里竟有一种酸涩的感觉。
这是我参加工作16年第一次将父母接到身边住。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房子,后来有了孩子是没地方住,再后来是他们年龄大了不愿意动。后来在我的极力劝说下,他们终于勉强答应住上半个月。
来到油城之后他们极不习惯。房间本来就小,忽然增加了两个人,空间就更显逼仄。我们紧张,他们更拘束,手脚都不知道该怎样放。除了睡觉,只能在客厅里看电视。
爹已经“返老还童”,基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不能怨他。他今年已经81岁了,脑栓塞几乎使他偏瘫,而脊椎关节错位,又使他的腰不得不弯成虾米的形状,走路已经像婴孩一样步履蹒跚,一摇三晃了。
娘的耳朵将全世界的声音置之耳外,但眼睛和手脚尚好,就想帮我们干点儿家务活。可做饭是液化气罐、电磁炉、微波炉,洗衣服是洗衣机,她在农村积攒了大半个世纪的经验,在这里几乎一无所用。我们还一遍遍地告诫他们:不要乱动电,不要乱动气,不要随便出门,不要……于是,他们被“囚禁”在56平方米的小屋里,只能规规矩矩地坐在客厅里看电视。
干坐着的滋味不好受。爹还好说,他白天看书,晚上看电视,还能抽烟。娘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于是就拖地,择菜,做些不需要丝毫技术含量的活儿,地拖了一遍又一遍,菜洗了一次又一次。可娘已经78岁了,眼神不济了。地拖了,总不净;菜择了,总有泥。私下里老婆说,别让娘干了吧。她干了我还要再干一次。我说,你不让她干,她会憋出毛病的。
于是,娘就津津有味地干,老婆就不厌其烦地返工。
一个星期天下午,太阳很好。我们就陪爹娘在楼下的草地上晒太阳。刚转一会儿,有朋友约我们有事。临走时,我告诉爹娘,转一会儿你们就自己回去,楼上楼下也不远。谁知朋友的事情结束时已近傍晚,回去一看,爹娘竟还没有回来。就赶忙下楼找。
刚到楼下,就看到娘搀着爹在另外一个单元楼道口上下打量,四处张望。我赶快迎上去说:“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去啊?”
“啊……啊……我们找不到咱家的楼道了。”爹有点儿羞赧地说。
“我说是那个楼洞吧,你非说是这个。”娘还在一边添油加醋地羞他。
爹并不生气,只是“嘿嘿”笑着,顺从地、一步三摇地跟着我挪上了楼。
此后,他们就再也不下楼了。
有一天上班时,路过楼下,我无意间抬头看了一眼。忽然就看到了爹娘:他们挤在靠路的窗口,正朝我挥手。我朝他们挥一下,他们再朝我挥一下,如此重复了好几次。下班回来,我有意识地抬头看了看那个窗口,果然看到他们在探着头,朝我下班回来的方向张望。看到我时,他们又开始兴奋地朝我挥手……
从此,站在窗口的父母就成了这栋楼一道风景:两个老人像一对老鸟一样偎在一起,目送着或目迎着我,朝楼下的我不停地挥着手。
也许,他们知道,自己的双手已经无法像翅膀一样张开,无法再将儿女护在腋下,为他们遮风挡雨,就用目光和挥手的姿势,织一张网,将他们的孩子依然包裹在浓浓的牵盼和亲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