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开播以来,我每天晚上都要从中搜寻好节目,与此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2007年5月底,“音乐故事”栏目播出回顾俄罗斯歌曲节目。其中播放了《三套车》,由中、俄演员用俄文各演唱一遍,然后女主持人讲道:据专家考证,这首歌的歌词原先可能译错了,把“姑娘”误译为“老马”。
接着她又说了句:是“姑娘”还是“老马”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歌曲旋律优美。一听此言,我感觉主持人说话太随意了。要知道关于《三套车》中“姑娘”与“老马”的讨论,在歌曲界、翻译界都是一个十分严肃、比较重大的典型事例,为什么到了中央电视台就这样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果然,很快就有一位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就此提出严厉责问:“把人译成马难道还不重要吗?!”
2007年是贝多芬逝世180周年,“经典”栏目于11月播出系列节目《寻找贝多芬》,展现一代乐圣坎坷传奇的人生,并赏析他的代表作。节目请来十多位社会成功人士当嘉宾,作点评。整个节目很好,唯有一位嘉宾讲了外行话,她说:“贝多芬十分善良,例如他对待盲姑娘,对待爱丽丝。”已收入小学课本的《月光曲》创作故事只是个传说,故事中那个盲姑娘为虚构人物。《致爱丽丝》则是贝多芬赠给恋人的,原题为《致特蕾泽》,后人误写成“爱丽丝”,从此以讹传讹成为正式曲名。同《月光曲》传说一样,也有一个关于贝多芬帮助贫穷小姑娘爱丽丝的传说。二者都是故事而已,实际并无此事。这位嘉宾把传说当成史实,因她非音乐界人士不必苛求,但应问问把关的节目制作人,他们是干什么的?是粗心,还是没水平?
电视节目解说词的重要性无须赘言。文艺节目也必须严肃对待,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