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倡导良好风尚
从风尚的形成、传播、扩散的规律性上来把握。尤其要紧密结合信息时代的传播特点和途径,使好的风尚能迅速发扬光大,将不良风尚尽快革除
文/本刊评论员
2008年,注定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大写之年。
| |
缘于此,世界甚至这样评价,2008年将是中国世纪元年。对此,我们只宜姑妄听之。而世界上对我们的善意批评、无恶意的误解,甚至是有意的曲解,反倒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其中需要特别留心的,是境外媒体关于中国风尚的报道和议论。
风尚问题绝不是一个小问题。风尚所折射的,是一个民族的行为规范、文明水准,所昭示的,则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走向。
中国正面风尚当然不少。如“八荣八耻”这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正在成为全民道德风尚的实践标尺;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也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行为规范;平等友爱、公平正义、反腐倡廉观念,已经成为公民捍卫社会和谐的底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同样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准则。
但也要看到,我们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例如,失信行为还普遍存在,滥用职权现象时有发生,环保意识仍待加强,等等。近一个时期以来,华南虎事件、猎杀熊猫事件、冷藏虎仔事件、“县太爷”滥用职权事件等,一再引起网上热议甚至抨击,并在奥运会“窗口效应”之下,引起了境外媒体的一些负面评价。网民热议与抨击,是国人公德意识的觉醒与反思。境外媒体的评价,则是对一个大国未来走向的忠告甚至是担忧。对此,我们应深长思之,并切实改进。
中华文明与欧美文明是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欧美文明主导世界近现代史已历三百余年。经过百余年来的奋斗、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华文明奋发而起,发展与进步都令欧美始料不及。如今,中国的GDP总量在全球排名坐四望三,软实力影响也有目共睹。中华文明将对世界做出怎样的贡献,提供怎样的理念,推动怎样的模式,带来怎样的影响,欧美文明不得不加以关注。而对中国当前风尚的挑剔乃至曲解,盖因此而生。
对此,中华民族的自身定位是大国风尚。与五千年来不同,这一大国风尚,不仅在庙堂之高,更依赖江湖之远。具体而言,每个中国人的共同行为模式,将塑造出中国的国家风尚。境外一些媒体对我国公民的挑剔、误解乃至曲解,既来自于媒体的公开报道和直接观感,也来自于我国公民的境外表现。直面挑剔,消除误解,扭转曲解,只能靠每个国人的自觉行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国家荣辱,匹夫有责。风尚的形成、传播、扩散,在信息时代有着不同的传播特点和途径,也有着同样的经纬纲目。移风易俗,前车有辙。
风尚的形成,是一个教化的过程。“民以吏为师”,这是中国古代政训。提倡什么风尚,首先要干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春秋责备贤者”、掌握公权的管理者、掌握知识的精英层,掌握资源的企业家,都应自我承当,做社会公德的践行者。尤其各级领导干部,应率先做到诚实守信、清正廉洁、开拓进取、勤俭节约,以良好的政风,引领良好的民风。
风尚的形成,也是一个倡导的过程。倡导什么,监督什么,反对什么,媒体责无旁贷。媒体掌握着公共话语权,承担着公共责任。当此社会转型、矛盾多发之际,媒体的铁肩道义,胜过妙手文章,更不能被财源广进所异化。媒体应倡导与中国传统优秀文明相承接、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良好风尚;鞭挞低俗之风、奢糜之风、贪腐之风、拜金之风。在这方面,网络媒体的自律尤其值得重视。匡扶正风正气,打击歪风邪气,让良好风尚沛然流行,媒体义不容辞。
风尚的形成,还是一个习得的过程。学而时习之,是为君子之途。中国有着教化立国的传统,有着内省自律的修身佳径。无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每个成年人都有无可替代的影响力。对下一代,没有不称职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先生。身教重于言传。称职与否,重在行动。行为世范,下一代才能从善如流。如果圣贤其言,狗彘其行,将长愧子孙,无面目于先贤。
总之,风尚的形成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相始终,与时代的要求相生发,与全球的普适价值相交融。这一过程,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诗篇中。
今年中国的点睛之笔是奥运会。届时,数以百万计的境外观众和游客,数以万计的境外媒体记者将云集北京和其他奥运会协办城市。借此举世瞩目之外缘,反省自身言行立足之端方,是国人正已立人的难得时机。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良好的风尚,就在于全体国民的见贤思齐、择善固执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