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不住,闲人管闲事;人人管闲事,社区无难事。"在省会神兴小区,有这样一群爱管"闲事"的人 相信看过情景剧《闲人马大姐》的人,都会对剧中那个热情、热心,整天忙忙碌碌,难得有个消停时候的“马大姐”有深刻印象。
在省会神兴小区,也活跃着这样一批专门为居民排忧解难的“马大姐”。
神兴小区“马大姐”群体的出现,缘自小区居民自办的“家庭需求工作室”。而这个工作室的发起人,就是住在该小区28号楼的刘珍珍。
刘大妈是一名退休干部,2002年搬到神兴小区。刘大妈有一副热心肠,邻里有个事,她能帮忙的都尽可能帮上一把。时间一长,她就成了小区里的“知名人物”,谁家有了为难事,总爱找她说道说道。
随着与居民接触的增多,刘大妈发现小区有“三多”:年轻夫妇工作早出晚归的多,留守老人有病行动不便的多,外地来石给儿女照顾小孩的老人多。这些人最容易遇到麻烦,也最需要别人的帮助。于是,刘珍珍就产生了建立“家庭需求工作室”的想法。“把小区里的一些有时间、有精力的热心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义务帮扶队,把爱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她的想法一提出,便得到了小区居委会的大力支持。去年2月,在神兴居委会的帮助下,以妇代会为依托,神兴小区“家庭需求工作室”正式成立。当时,小区42栋楼的楼长都参加了。之后,很多赋闲在家的老人也都参与到了这个群体中,成了这个群众性义务活动队的一员。
帮忙买菜、接送孩子,陪孤寡老人聊天,为空巢老人介绍保姆,给大龄青年当红娘……“有一份力,出一份爱”,“家庭需求工作室”的成员个个热心、热情,他们做着力所能及的一些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琐碎事,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也因此,他们博得了生活在身边的“马大姐”的美称。
在“马大姐”们的带动下,受助于人然后又施助于人在小区里蔚然成风。小区里一位70多岁的王大爷,从2003年开始给小区的居民理发,开始收一元钱。后来,王大爷见来这儿理发的以老人、孩子居多,就开始免费给大家理发。小区里有几个患有脑血栓行动不便的老人,王大爷每月都上门给他们理发。
24号楼有位老大妈住7楼,孩子工作忙,白天都不在家,她身体不好,行动也不方便,感到孤独时有时就站在窗口喊,“有没有人能陪我聊聊天”。在老太太对面住着的王占先,每次听到后,不管手里有什么活,都过去陪老人聊一会儿,有时还帮老大妈洗脚、搓背。
神兴居委会常主任说,“群体参与、团体作战”是“马大姐”们的行为方式,他们助人为乐的行为在小区里无限量地被放大,让生活在这里的人充分感受到了大家的关爱与温情。现在,小区“马大姐”队伍已经扩大到100多人。
本报实习生 刘佳瑞 本报记者 曹丽娟
精品栏目推介
· 杨柳青
· 燕赵论坛
· 纵横谈
· 一线写真
· 世说新语
· 明星传真
· 名家
· 直笔春秋
· 心灵独白
多媒体数字报纸
快速阅读 全屏阅读 下载阅读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服务条款 广告业务 实习申请 网上投稿 新闻热线 友情链接
河北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center 2000-2007河北新闻网常年法律顾问:河北得正律师事务所李海峰 郝斌 虚假报道 有偿新闻 低俗之风 不良广告等问题 举报电话:88631166冀ICP证030017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