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里,数十名“背篼”在贵阳瑞金北路露宿,因天气寒冷,他们经常被冻醒……1月13日,此事经本报(注:贵州都市报)报道后,贵阳市袁周市长极为重视,就此作出批示。当晚,云岩区区长丁旭东带队,连夜将露宿街头的“背篼”安排住进免费宿舍,并为他们添置了棉被、枕头和床垫等物品。
“不让"背篼"兄弟露宿街头” 去年,为了体验“背篼”生活的艰辛,本报记者曾在深秋之夜,来到贵阳瑞金北路与“背篼”兄弟一起露宿街头,并由此采写了系列报道,引发了读者对“背篼”群体的关注,不少热心市民和民间组织还自发为“背篼”捐献了过冬衣物。
一年过去了,那些“背篼”兄弟还好吗?记者于深夜再次来到瑞金北路,发现依然有数十名“背篼”露宿在寒冷的街头……1月13日,此事经本报报道后,部分读者与本报取得联系,呼吁市民为露宿“背篼”献爱心,并积极为此奔走。
与此同时,贵阳市袁周市长看到报道后,直接在本报上批示:“转旭东区长:云岩区已作了大量工作,将绝大部分露宿民工安排进了房子住宿,但还剩这几十人,请旭东同志在今晚之内将在街头露宿的所有民工都安排好,不要让一个农民工兄弟在这寒冷的街头露宿。”
50多名“背篼”住进免费宿舍 “"背篼"兄弟,从今晚开始,你们不用再露宿街头了,我们已经为你们租了房子,安排好了住处……”13日晚9时许,冒着冻雨,云岩区区长丁旭东带领区民政、城管、建设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瑞金北路。
夜里的贵阳,气温达零下2摄氏度,不少“背篼”被冻得浑身发抖。面对满脸真诚的丁旭东,起初,他们将信将疑。在工作人员的一再解释和劝说下,最终,他们带着背篓逐一坐上了停在路边的接送车。
9点半左右,两辆接送车载着几十名“背篼”驶向黄山冲。
在那里,云岩区民政部门已为“背篼”兄弟租好了房子,并出资购买了100多件棉被及枕头、床垫等物,即日起,他们可以在那免费住宿,度过寒冬,再也不用露宿街头了。
“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卫生……”接送车刚停下,丁旭东连忙下车,边和工作人员一道招呼“背篼”登记入住,边大声嘱咐。
随后,丁旭东一行又折回瑞金北路,再次寻找露宿街头的“背篼”……当晚,共有50多名“背篼”被安排住进位于黄山冲和中华北路的两个免费住宿点。
“我们感到很温暖!” 住进了免费宿舍,38岁的杨光华兴奋得难以入眠,他说,政府的行动让他和同伴感到特别温暖。
杨光华老家在惠水,几天前,忙完家里的农活,杨光华赶到贵阳当“背篼”,希望挣点钱回家过年。尽管当天他“生意”极好,挣了70多元,但还是舍不得住旅社。“家里负担重,想多挣点钱回家。”
杨光华说,几年前,他就断断续续到贵阳当“背篼”,每次时间不长,但总能挣点钱补贴家用,平时,为了节省钱,他和同伴都在瑞金北路露宿,“但冬天特别冷,我从没睡上一个安稳觉。”
据云岩区区长丁旭东介绍,长期以来,区里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极为关注,早在两个月以前,区里就对辖区的农民工情况进行调查,并为他们出资购买过冬物资,设立免费住宿点供他们居住。即日起,区里将派员上街巡查,力争不让一个农民工在街头露宿,竭力帮助他们度过寒冬。(吴娟娟何星辉)(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