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1月7日、1月8日两次下发通知,开启了的序幕。业内人士指出,这次调控紧扣土地源头,若执行彻底,将会对实行“圈地”政策的开发商造成很大影响。
这并不仅仅是猜测。国务院相关通知下发的第二天,上海、深圳及香港特区三地股市的地产股普遍下挫,其中,沪深两市73家地产股除7家停牌外,有58家股价出现下跌,截至当天收盘,地产板块整体跌幅达到2.52%,有近七成跌幅超过3%。“由于上市房企近期囤积土地现象明显,这个政策的出台会使大的上市房企受到明显冲击。
”一位金融投资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
此外,中小开发商同样不能幸免。“近期有转让意向的项目开始逐日增多。”一名土地掮客透露,这些早期协议出让的土地,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开发搁浅,眼看着土地政策愈加严厉,有些中小开发商开始试图转让。“如果运气好,有下家愿意接手,说不定反而因此赚个差价走人。不然,一旦被政府没收,就只能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实,在国务院相关通知正式出台之前,国土资源部已在2007年9月发布过《关于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的通知》,已提出土地闲置费原则上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随之而来的,便是全国各地展开的闲置土地清理活动。如北京市首批被红牌撤销的8宗项目,多属于未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规定要求的;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对3个延迟开工建设的项目予以曝光,同时公开宣布将在两年内完成对207宗涉嫌闲置土地的处理;而在上海,则明确将根据相关规划,将整理存量土地摆上重要位置。
但与之相比,国务院相关通知的措词和态度表现得更为严厉,不仅在对闲置土地的处置问题上省略了“原则上”三个字,并提出对于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同时,还要求金融机构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开发企业,应审慎贷款和核准融资,“从严”控制展期贷款或滚动授信。
“一线城市对闲置土地的盘查频率其实不低,已经有"阵线过长"的企业资金吃紧。如果再进一步加强的话,连大型房企都会受到影响。”一名知情人士认为,对于讲究资金滚动利用的房企来说,“囤地”很容易成为一把双刃剑。据他透露,在由于囤地导致资金链明显绷紧的房企之中,不乏在国内大有名头的房地产企业。
尽管如此,也有一些实力充沛、尚未受到“囤地”之累的企业在谋势而动。“自国务院有关通知出台之后,我们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兴趣,开始从一手土地市场转向二手土地市场,关注度明显加大。”一外资房产投资负责人坦言。在他看来,随着土地、金融双向挤压力度的增强,更多原本由中小型开发商持有的存量土地将会被“逼”向市场。“这是乘隙收购的好时机。”(唐文祺)
国务院昨日(7日)发布的《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明确指出,对闲置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而金融机构对房地产项目开发过慢的企业,应审慎贷款和核准融资;对违法用地项目不得提供贷款和上市融资。
“囤地一年以上按地价的20%征闲置费,这一"紧箍咒"政策将迫使乌鲁木齐市囤地企业大量"吐地",并加快土地开发速度。”日前,乌鲁木齐市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人说。
国务院1月7日土地新政公布,一时间国内握有大量土地储备的上市房企的股价集体回落,因为如不在规定时间内开发,土地或将被无偿收回,或将被征收土地闲置费,这将大大压缩开发商囤积土地等待升值的获利空间。一时间,不少开发商对手里的土地储备爱恨交加。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