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大连1月16日电 (记者王金海)2007年是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整合重组的第二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强大张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2.6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销售收入141.5亿元,同比增长35%;交工船舶32艘/310.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2%。
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5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同时,经营承接继续保持强劲势头,截止2007年底,手持造船订单已达117艘/1468.9万载重吨/8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四,生产任务最远已安排到2012年。
大连船舶重工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树立“天天有改革,日日有创新”的理念,坚持技术创新,加强产品建造策划,持续推进工序前移,不断推进精细化管理,生产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产能规模迅速扩大。全年生产一路高歌猛进,生产效率越来越高,造船速度越来越快,生产纪录被频频刷新,“五条生产线”全线开花,全年70.8%的节点提前完成,各型船舶建造周期大幅缩短,一些船舶的建造周期或技术已经逼近日韩先进船厂,发展势头势不可挡。如为新加坡太平船务公司建造的C4250TEU集装箱20号船创造了同系列船水下周期40天最短记录;为马士基集团建造的30万吨原油轮11号船创造了62天的水下周期记录;为中海发展建造的29.8万吨原油轮3号船创下了56天的水下周期纪录;为新加坡太平洋航运有限公司建造的3.5万吨14号船创造了同系列船船台周期82天,建造周期168天的新纪录;为新加坡万邦航运公司建造的7.6万吨成品油轮5号船创造了同系列船船台周期80天、特涂周期50天、航海3天和水下周期86天的新纪录;为马士基集团建造的11万成品油轮27号船创造了同系列船船台周期81天、水下周期76天的新纪录;同时,为中海集团建造的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42”成功实现平地下水,全年超产6艘船舶/89.2万载重吨。
据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孙波介绍,大连船舶重工紧紧抓住船舶市场高位运行的有利时机,审时度势,重拳出击,有选择、大规模地承接批量型和效益型船舶,承接订单再创历史新高。30万吨级矿砂船(VLOC)合同的签订,填补了大连船舶重工在大型矿砂船建造方面的空白;尤其是针对去年持续走高的18万吨散货船,大连船舶重工领导班子科学决策,主动出击,迅速开发并投放市场,取得了27艘的批量,并夺取了市场话语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大连船舶重工船舶产品所呈现的“规模化、国际化、大型化、批量化和系列化”经营特色愈加明显,大连船舶重工“造船象造汽车”的专业化生产格局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