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冬梅)津城百姓看病不仅越来越便捷,享受的医疗设施越来越完善,而且将获得更多的公益性服务。记者昨日从市卫生局获悉,今年本市卫生系统在突出医疗服务公益性、注重民计民生、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医院管理上出台多项举措,更加关注百姓的需求和声音,推进卫生服务的普惠、公平。
百姓不认可 医院降等级
今年,本市将加快重点专科医院和二级医院的调整,努力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流程科学、规模适宜、运行经济,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理念的医疗机构。对运行良好、适应医疗市场需求、符合三级医院软硬件条件的二级医院,可向三级医院转化;对长期经营不善、患者不认可、各项指标完成不好的二级医院,适时下调为一级医院,富余的床位指标可调整给其他医院,切实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在全市实行医院项目经营预算管理,控制成本,节约开支,降低医疗费用,切断医务人员收入与医疗收入直接联系;在社区逐步实行收支两条线和药品零利率销售,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农民享优质医疗服务不出村
优化涉农区县三级医院空间布局,把技术优势明显、辐射范围较广的区县二级医院调整为三级医院,使乡镇居民享有一流医疗服务;加强农村卫生硬件建设,今年内完成112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等硬件的改善;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今年起用3年时间分批完成3160个村级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让农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优质卫生资源。
降低就医成本医院有责
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履行公益性社会责任机制及其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公益性的体现。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制定回馈社会公益性医疗卫生活动安排,定期开展义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医疗公益活动,免费为百姓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要求各医院积极探索有益于降低社会成本、方便患者及家属的改革服务举措,医院公益性责任的履行情况纳入医疗卫生工作考核监督体系。
公益卫生服务城乡全覆盖
从今年开始,本市在农村地区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府出资购买并通过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向全体农村地区居民无偿提供18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至此,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在本市实现城乡全覆盖。这些地区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与去年开始实行政府出资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市内六区和滨海三区相同,不低于10万元/万服务人口。
医德不过关将被一票否决
正在建立中的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将医德考评与医务人员晋职、晋级、聘用、评优和绩效工资挂钩,医德不过关将被一票否决。每两年进行一次的执业医师考核也与医德挂钩,医务人员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中任何一项不能通过评定或测评的,即为不合格。“补考”仍不合格的医生,将失去行医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