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南方日报

大医院综合门诊将分流到社区?

  破解“看病难”,省政协委员、医疗专家大胆设想:

  大医院综合门诊将分流到社区?

  编者按:

  一边是大医院人满为患、看个感冒得排一上午,药费动辄上百元;一边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可罗雀,人才匮乏、设备落后,喊了两年的“社区首诊制”难以落实。
“医改”新政即将出台,民生难题如何求解?成为这两天省“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如何让这个承诺成为现实,提高社区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让老百姓乐意到社区看病?广东如何继续解放思想探索新招,为这个全国性的医改难题求解?

  最近,记者走访了有关专家和政协委员。昨天,记者在政协会议会场上“逮住”了省政协委员、卫生厅副厅长彭炜。她在接受采访时提出设想:充分发挥大医院人力资源优势,提高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建立“大医院人才下沉激励机制”,把大医院的综合门诊逐步引导到社区,引导大医院的主治医师到社区充当“守门人”,看常见病、多发病;而大医院则主攻特色优势专科,门诊、病房一体化,主要管大病。

  困局

  社区医疗跟不上,小病患者涌到大医院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什么是“基本医疗”?之前众说纷纭,按照卫生部长陈竺最近的权威解释,就是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家、社会、个人能够承担得起的,投入少、效果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怎么做到“投入少、效果好”呢?现在一种想法是政府加大投入、让公立医院承担这个责任。但像广东省人民医院这样年收入10多亿元的大医院,政府有没有足够财力养起来?而且这些大医院经过多年积累发展,科研技术实力都很强,让他们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在看常见病、多发病,这是不是资源的浪费?不少大医院的院长头疼地说,现在很多专家教授一上午得看五六十个病人,非常辛苦,大部分是常见病或术后康复的,其实没必要都看专家,真是“高射炮打蚊子”。

  而卫生部强调的思路是重点放在社区,要建立社区首诊制,引导病人先去社区看小病,大病转诊到大医院,后期康复再回社区。这样患者在社区不用排长队,看个感冒也就二三十块钱。设计是很美好,但关键是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硬件差,人才更稀缺。像广州,社区卫生工作人员80%是大专以下学历,中专生占了60%,市民不愿意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只靠周边大医院所谓的“专家帮扶”,也难以取得实效。

  设想

  激励人才下沉,让社区、大医院“各归其职”

  困局重重,如何破解?委员建议:

  一是建立“大医院人才下沉激励机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市里三甲医院逐步不办或少办综合门诊,政府加大调控,把门诊的主治医生合理配置到医院周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看常见病、多发病,并做好传帮带工作。这些医生的人事关系和劳资分配可以有多种模式,服务社区一两年后再回到大医院,政府给予职称、补贴等奖励。夯实社区力量,让百姓可以安心“首诊”,有大病再往上送到大医院的专科。

  同时,各级政府必须加大投入,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起来”,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让其无需苦苦“创收”。另外利用医保政策杠杆,吸引市民到社区看好常见病,还有更多的优惠。

  二是大医院重新进行功能定位,整合资源,专家教授主要发展特色优势专科,做好危重疑难病人治疗、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要做好专科专病的规划,不能像现在一样什么容易赚钱就办什么,各大医院一窝蜂办肿瘤中心。比如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心血管疾病、南方医院的消化道疾病、中山三院的肝病,都是特色品牌专科,其门诊、病房可以一体化。

  通过这种资源重新配置,打破利益格局,让社区、大医院“各归其职”,小病、预防保健、康复在社区,大病、科研在大医院。对于患者来说,建议先在社区首诊,享受廉价优惠,大病、大检查再转诊到大医院;但也可以直接来大医院看专科门诊,有问题就直接收入病房。

  影响

  改革设想,将动谁的奶酪?

  1.省医院长:

  支持改革,但逐步取消综合门诊起码要5到10年

  综合门诊这块蛋糕没有了,大医院会有多大损失?

  对于这一大胆设想,有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医院院长私下表示,思路不错,但改革阻力较大,必须考虑细化配套。

  广州某大医院院长说,跟手术、住院比起来,其实门诊在医院属于“高投入、低产出”的业务,医生的诊金、药品的纯利并不多。整体上说,该院每天门诊量几千人,但门诊毛利只占医院总收入的三成左右。如果剥离了综合门诊、分流人员,大医院改为发展特色专科,增加病房和手术,经过一段时间的阵痛调整,加上国家增加一些投入,医院的收入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但门诊关系到老病号的忠诚度,以及医院口碑的长期积淀,一旦剥离,无形资产会受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林曙光表示,现在大医院门诊像超市一样热闹,确实是浪费医疗资源。在政府加大投入、加强调控的前提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医院重新明晰功能分工,有利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目前大医院有责任帮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长远来说,大医院会逐步取消综合门诊,但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期,最起码5到10年。

  2.医生:

  担心待遇会缩水,不愿意“下放”

  医生愿不愿意“下放”?省人民医院的一位科主任坦承,门诊的主治医生如果完全分流到社区,今后他们的待遇会不会缩水,医疗水平如何持续提高?

  如果只是搞轮岗,医生阻力会少一点,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恐怕不愿意人才如此频繁流动调整,影响业务稳定。而且,他们这两年没在大医院服务,大医院如果还得负担他们的房补、养老金福利,是不是太亏了?出了医疗事故,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还是大医院“背黑锅”?

  3.市民:

  担心看专家难,希望“社区首诊”不要一刀切

  不少市民提出,如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有大医院的主治医生“驻守”,医保又能多报销一些医疗费,那么他们愿意多去社区看小病、做保健,既近,医药费也便宜。

  但也有老病号担心:今后大医院逐步取消综合门诊,看专家肯定会很难。希望“社区首诊”不要一刀切,大医院的专科门诊也要办好,方便群众自己选择去哪里看。

  专家视点

  大医院“瘦身”是大势所趋

  著名“医改”政策研究专家、北京大学的李玲教授认为,这一设想是很大的变革,一旦实施,阻力和影响都会很大,政府如何强化调控、加大投入,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观察。

  中山大学卫生政策专家叶煜荣教授说,按照合理的功能定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应该管常见病、大医院管大病和教学科研。但多年来,由于政府投入和调控不足,大医院自收自支,“迫于生计”,只能“越位”抢起社区该干的活。结果专家教授们疲于奔命看门诊常见病,又得做手术、搞科研、带学生,精力严重超支。可谓“耕了别人的田,也荒了自己的地”。

  所以,从长远来说,大医院的“瘦身”、“归位”是大势所趋,也是符合“医改”社区首诊、分级医疗的精神。而政府加大投入,大医院“腾笼换鸟”、发展专科之后,将可持续发展。叶教授直言,现在很多医院院长其实也初步感觉到目前的弊端,但改革必然触动眼前利益,除非“火烧眉毛”,否则多数不愿意主动改革。

  叶煜荣强调,这是一个不错的设想,但还必须有详细的配套措施。改革必须综合考虑多方利益,除了患者、社区医院的利益,还必须考虑大医院特别是医生的利益和意愿,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加强引导,否则必然遭遇很大阻力。

  本报记者 陈枫

  图:

  大医院人满为患(左),社区医院冷冷清清(右)。这种局面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观。 资料图片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