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一女生“接近”北极 获得中国大学生北极考察活动第五赛区三强头名,还须闯两关 1月15日,迎接北极第一缕曙光——中国大学生北极(斯瓦尔巴德)考察活动第五赛区的10名优秀选手齐聚苏州,经过拓展训练、才艺展示、课题阐述、英语演讲、心理测试等众多环节的角逐,三强选手杀出"重围",获得晋级半决赛。
其中,中科大生命科学学院的钟楠以总分83.316分名列榜首,她将于2月中旬与本赛区的其他两位优胜选手一起赴大连参加半决赛,与国内其他赛区选手较量。
大雪中勇跨“断桥” 北极科考,最难忍受的可能是极地的寒冷,而出乎大家意料的是,15日上午,苏州竟然飘起了近几年来难得的大雪,而为了测试选手的心理素质、体能,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评委会特意挑选了户外拓展项目——“断桥”,让10名大学生趁此机会在风雪中提前感受北极的气息。
徒手爬上8米高处,跨越高空中设置的1.2~1.6米间隔的“断桥”。或许这项训练对普通人来说是有些接受不了,可在风雪中,选手们却一个接一个,勇敢、果断地完成了训练科目。每当一名选手上“断桥”前,其他的选手都围拢过来,把手搭在他的肩膀上,高呼“全力以赴,做到最好”;而在成功跨越“断桥”、返回地面后,大家都会给予勇敢者热烈的掌声。
本次拓展训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从选手们攀爬的速度可以判断其体能优劣,而跨越“断桥”时两脚着力的声音则可以辨别出选手当时的精神状态。“在科考中,好的心理素质是必备条件,通过这项测试,我们就能基本判断选手是否适应参加。”
心理测试问题千奇百怪 通过上午的拓展训练,选手们又马不停蹄地准备下午的测试,而为了“难住”这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评委们也纷纷抛出怪题。
“如果你在北极迷路了,你身边只有一把冰铲、一个打火机、一瓶烈性酒,你会做些什么?”“你觉得你是一个自信的人吗?如果你获得了去北极科考的机会,你会去申请当考察队的队长吗?”“我现在向你宣布,你已经落选了。你能告诉我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吗?”……面对一个又一个“刁钻古怪”的问题,选手们从容“接招”,朗朗作答。而在才艺表演中,自编自演的短剧《遭遇北极熊》、宋式太极表演、跆拳道、相声、舞蹈、魔术、歌曲……选手们更是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展示自我,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个个都很优秀,真的很难取舍!”苏州大学心理学教授陶新华表示。
科幻大片启发课题灵感 在15日的比赛中,来自中科大生命科学学院的钟楠以总分83.316分的成绩名列榜首。在比赛中,她根据自己所学专业选择的北极考察课题报告给评委们留下极深的印象。
钟楠准备在北极完成的课题是:通过对比极地微生物的基因型,发现一些适(嗜)冷微生物,继而用这些适(嗜)冷微生物基因改造一些活性比较高的微生物。“我的灵感来自于一部科幻大片,片中描述的是全球变暖以后,极地微生物复苏入侵人类。虽然以科学的眼光来看,这样的故事"耸人听闻",但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钟楠说,她曾几次申请去极地进行科考。这次是偶然听说选拔大学生去北极,我就赶紧报了名,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为赛区第一名。希望我能梦想成真,到北极迎接第一缕曙光。
为人类将来去北极 在当天的评委中,有一位身穿大红色极地服的老人备受瞩目,他就是我国首次南极越冬考察队队长颜其德,1985年4月至12月,以颜老为队长的中国首次南极越冬考察队一行八人,在新建成的长城站进行了首次越冬考察,这位有着丰富的极地科考经验的老科学家对此次选拔大学生赴北极科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让年轻人有机会亲身去极地,感受全球变暖给极地带来的变化,会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地球,并且勇于担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
在颜其德看来,要想成为合格的“极地人”至少必须具备三大素质:首先是探索精神,“去到极地的人,不仅代表自己,更是代表全人类,要尽己所能为人类的将来做出贡献”;其次,必须具备不怕冒险、不怕吃苦的精神;第三,要有极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新闻附件: 迎接北极第一缕曙光——中国大学生北极(斯瓦尔巴德)考察活动是在2007-2008国际极地年期间由中国和挪威两国联合举办的国际合作交流考察活动,也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大学生赴北极考察。本报作为安徽地区唯一合作媒体,与姑苏晚报等国内主流媒体联动,全程关注赛区选拔活动。2007年12月23日,经过网上答题筛选,从安徽所在的第五赛区500余名大学生中遴选出30名学生,并按照英语、体能、政治以及社会实践等综合能力的考核,进行加分,来自中科大、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10名大学生得以入围。(胡霈霖简雅洁) (来源:安徽商报)